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即将建成的铜川市人民医院
宣传新型合疗政策
医务人员给儿童接种疫苗
市卫生局领导看望乡医李文强
已投入使用的铜川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
深入基层进行帮扶
省委巡视组视察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两癌”免费筛查
卫生监督专项稽查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戴征社来铜调研视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主线,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建体系、夯基础、提能力、促发展,着力改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满意服务,继续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一系列惠民举措,为百姓撑起“健康保护伞”。现如今,患者掏钱少了,服务项目多了,医生态度好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 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项目作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持续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实施市级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新区项目是市级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流程,严把工程及设备质量,控制不合理支出,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新区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封顶,两个项目共完成投资3.1亿元。投资1700万元的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实施中央扩大内需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16个续建项目中,13个已竣工并投入使用,3个在建。2013年中央下达投资项目5类31个,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三是经努力争取,省卫生厅将铜川列为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两个试点市之一,与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同步规划实施,目前已完成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54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在全市已建成的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34家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其中6家创建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创建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基层 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目前全市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基层,据统计,全市4个区县全部成立了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实行以区县为单位药物货款统一支付。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全部通过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采购药品。其中在全市所有区县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取消药品加成。2013年,全市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配送5032.06万元,覆盖率100%,配送率达99.07%,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平均达到66.82 %。同时,将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向市级公立医院延伸。2013年,市级医疗机构共配送基本药物4342.51万元,市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平均达到38.56 %。
近年来,我市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合率稳中有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受益率逐年提高。全市参合人数42.8375万人,平均参合率99.04%,超出目标任务4.04个百分点。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65元,新农合基金到位率达到100%。改革大病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将儿童白血病等20种特殊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报销比例达70%。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15万元。据测算,2013年住院实际补助比将达到62.71%,比去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统筹区域内实施了住院总额预付和门诊诊次总额预付制度。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宜君县和印台区县级医疗机构实行“先住院、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方便了群众。
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城乡 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目前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全市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连续5年被省厅授予免疫规划先进市。切实做好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王益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我市大胆创新,首家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与救助工程全覆盖,2013年,共完成“宫颈癌”筛查25470人、“乳腺癌”筛查25619人,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市卫生局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以“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等为载体,开展临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到100%,二级医院病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急救站工作质量控制管理制度。2013年,全市医疗机构共收治门诊病人264.56万人,住院病人81463人,市人民医院、矿务局中心医院、市中医院院相继开展了一批新业务,新技术和特色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加强血源队伍建设和献血回访工作,组建铜川市首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妇幼保健服务拓宽 卫生监督力度加大
关爱女性、呵护新生,追求善美,守护安康,这是我市妇幼保工作一贯遵循的宗旨。近年来,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为核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工作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发展。开展产科专项整治,完善产科管理制度,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产科、儿科服务质量。开展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各医疗助产机构的年终考核。2013年,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4.2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3.26%。加强孕产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7.0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28%,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为96.46%。
维护百姓健康安全是卫生监督重要职责。以抓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集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卫生执法监督工作有效开展。严把许可准入关,今年全市审发新证600余户,现场核查率达100%,督促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3000余人,“五病”调离率100%;将日常监督和专项行动相结合,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六项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监督检查被监管单位2000余家,下达监督意见书514份,立案46起,移交法院强制执行1起,罚款15.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万元,停业整顿6户。其中立案查处非法行医案件26起,取缔黑诊所12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起。
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 彰显中医药服务特色
成立了市中医药发展局和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开展市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市中医医院、宜君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将中医药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门诊、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汤剂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的报销比例均提升到100%。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科2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中医科15个,216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39.8%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均接受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申报中医药农村特色专科项目和省级中医护理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深化省内省际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新增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州市中医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印台区中医院、市中医医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医药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市级资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项目》等3个课题均获市科技局批准立项。
大力引进卫生人才 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2013年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88名。加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招聘急需、紧缺卫生技术人员;4个区县共设立人才奖励基金115万元,用于中高级人才引进和学科带头人以及临床本科生的奖励;积极落实定向医学类本科毕业生招聘工作,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积极组织各区县赴西安和银川参加人才招聘现场会,共聘用医学类本科生53名。同时,通过振兴计划为基层招聘卫生技术人才8名,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招录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方面高层次人才21名。选派县市级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150人赴省级医院培训。组织开展乡镇(矿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中高级职称评定工作,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全市共评定中高级职称115人。
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 党风行风建设显成效
继续扎实开展以“三进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对口帮扶宜君县哭泉村、王益区云梦堤社区,资助资金12万元,帮扶20户困难家庭。全面推进全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征求到7方面52条意见和建议,坚持边查边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继续开展向杨瑞辉同志学习活动,弘扬正气,培养树立了陕西省“505医德奖”、全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获得者、“最美乡村医生”李文强等一批先进典型。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活动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专项监督检查,全市卫生系统行风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满意率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