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编辑组组长、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介绍《西咸新区文化通典》
3月25日上午,《西咸新区文化通典》专家评审会在西咸新区管委会举行。来自陕西省各个领域的专家们对《西咸新区文化》通典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刻讨论,并对《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发行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西咸新区文化通典》初步编纂囊括河流、山脉、都城皇宫、陵墓、王侯将相、文化典籍、哲学思想等内容。
《西咸新区文化通典》评审会开始时,编辑组组长、西北大学副校长李浩教授向专家们介绍了《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编纂情况,李浩表示,《西咸新区文化通典》作为西咸新区第一部大型的文化的成果,首先要体现它的权威性、专业性、规范性、准确性,本书的历史跨度比较长,内容也非常丰富。本书相当一部分图片是《通典》的亮点,相当一部分的图片专业的摄影记者拍摄的,使《通典》成型以后图文并茂。
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秦汉史专家袁仲一对《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西咸新区是陕西周秦汉文化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全国周秦汉文明的核心区,也是中华大一统文化的奠基地,中国文化大一统是在这个地方发展而成的。它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给西咸新区地上、地下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编纂适合时代的需求,这是把西安建成国际性大都市彰显其深厚、悠久的社会文化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尊重广大群众对西咸新区文化遗产的知情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途径。”
陕西省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吕仁义对《西咸新区的文化通典》的编纂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强调要突出中心主题,所有资料都应围绕西咸新区一个中心来编纂,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西咸新区历史文化的素材,例如司马相如的尚林苑、金屋藏娇、李渔传书、郑国渠、永安渠、曹渠等。
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在评审会议上发言
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对《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都城皇宫”部分给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文字很流畅,但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图纸的权威性要注意一下,大部分还是从关中胜迹图纸做出来的,现在还有比这个更详实的资料,有的是勘探成果,有的是《中国园林史》等,应该看一下,把这些资料反映出来,凡是用关中胜迹图的,可以用比较近代的一些成。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评价,要增加一些专家的评述,比方梁志城的《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从各个方面对《西咸新区文化通典》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表示《通典》的体例应该再推敲下,前两册有些是有章有节,到了第五册诗词歌赋就成了卷了,作为《通典》应该把这些统一。同时他强调丰镐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在写丰镐时应该着重强调丰镐在历史上的地位。
中华文物创意研究院副院长秦建明表示,《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地域主题性不是很明确,他表示每个章节都应该有前言或者序对内容作大致介绍。有的直接进来就是内容,感觉有点突然。同时他强调“周礼”文化,他说,“关于历史传承文化这方面,服饰这方面比较重要,中国古代官方的服饰,最早的是从周礼开始的,然后代代相传,现在看到的古代的绘画里面神仙的服装实际上都是和周秦汉唐文化有关系,这些是中国文明的正宗,不能将这些服饰理解为小服饰。”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秦汉考古研究专家段清波在评审会议上发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秦汉考古研究专家段清波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本书没有回答西咸新区的遗产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和贡献,没有回答西咸新区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明的价值和它对西咸新区未来发展,它有些什么帮助。比方说陵寝一共选了十节,除了周文王陵以外,选了九个帝陵,不知道每个人在历史上,在文明的传承中建立的功绩,选的这些陵,我们看不出来这个主编的想法是什么,只是把这些陵一个一个泛泛的介绍,还是想把西汉文化建设方面、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出来。”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对《通典》的思维放射性以及内容等方面予以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不一定要像介绍秦岭一样冠以“大秦岭”或者像长安一样冠以“大长安”。朱鸿还强调,这个书是图文并茂的书,但是是《通典》,它首先具有庄严性,而庄严性更体现在文字上,在文图上要相宜,不可喧宾夺主。
原陕西省考古所所长、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石兴邦建议《通典》的封面要突出主题,同时他表示书里面的构图,素描、照片等的安排给予一些看法。
评审会最后,西咸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对专家们的建议进行总结,他综合专家们的建议,提出编纂《西咸新区文化通典》不一定要全,但是一定要有特色,一定要突出西咸新区特色文化。(记者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