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专家疾呼:秦腔派别不清 传承保护成难题

2014-4-23 10:53:00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进入论坛
    专家疾呼:秦腔派别不清 传承保护成难题

苏派继承人张涛出演《打柴劝弟》

提起京剧流派,人们会想到梅、尚、程、荀等重要流派,可提起秦腔流派,许多观众都特别迷茫,秦腔究竟有多少种流派?有多少后辈能将这些流派传承下去?为纪念秦腔大师苏育民诞辰96周年,4月23日数十位秦腔界人士汇聚在易俗社,为苏派后继乏人的窘境不安,更期待人们重视秦腔流派艺术的发展。大家发出疾呼:“秦腔失去流派传承实在太危险,说明这个剧种仍不成熟。”

迷茫

弟子也很少能得到亲传

秦腔流派的传承,与京剧相比差距较大。在专家眼中,秦腔有流派,但没有被叫响。除了敏派(李正敏),任派(任哲中),肖派(肖若兰、肖玉玲),马派(马友仙)等零星几位,例如刘箴俗等一批秦腔大师几乎都没有延续下来像样完整的流派。

秦腔大师苏育民是三意社创始人苏长泰三子,自幼跟随其兄苏哲民学艺,因出演《花亭相会》《打柴劝弟》《火焰驹》等经典秦腔剧目而在戏剧界名噪一时,后成为三意社社长。多年来苏派艺术一直后继乏人,知名秦腔演员张涛作为继承者也觉得力不从心:“现在的秦腔演员甚少能将自己归为哪一个派别。可以说,秦腔流派起初就划归得不清晰,后人也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更令演员们尴尬的是,当年的秦腔大师和老先生们几乎都走了,不仅无法亲自将技艺传授给学生,他们的表演风格、唱腔特点谁来界定、谁来把关?张涛虽是苏派传人,但也没有一个明晰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定位。“我感觉挺混沌,苏派具体是什么样?没有人做具体的研究,我自己也没有体会得特别全面,只能说尽量去感受大师的风范吧。”张涛说。

因为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张涛觉得秦腔流派传承的形式很严峻:“肖若兰、肖玉玲、马友仙等秦腔前辈都有自己的特点,可对她们的研究也并不系统规范。再过若干年,一些健在的老人家也都走了,不能亲自示范和传授,听见他们的声看不到他们的影,秦腔流派就更难有存在一说。”

症结

不注重个人风格传承

在许多秦腔表演艺术家、剧作家眼中,京剧、越剧等剧种对流派的研究非常精细,而且从娃娃启蒙阶段开始,资质、嗓音靠近哪一个派,就选择进哪一派,今后大多将该派终生传承下去。可学习秦腔从一开始就特别含糊,学生们初进艺校启蒙,老师从没教过哪个具体的派别。

“可以说,秦腔苗子的选才不够严格,一般选演员只看适合哪个行当就往哪个行当上靠。从不会按流派需要招收学生。”三意社著名秦腔演员、年过七旬的秦腔老艺术家刘养民分析,因为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忽略,导致秦腔流派划分错过了几个重要机会。上世纪20年代后,西安城里有36家秦腔班社,几乎都有很出名的领军人物。比如当年易俗社的刘箴俗、王天民都可以传承下来自己的流派,外界一直有种说法叫“北梅西刘”,梅就是梅兰芳的梅派。但当时西安的戏迷和班社对演员个人表演艺术风格的提法都没有重视。而且,秦腔在发展中大多以团体为风格传承,如易俗社、三意社都有整体风格,如此一来便渐渐淡化了秦腔演员的个人风格。

缺憾

流派专题研究者太少

“秦腔没有流派传承是很危险的事情,说明这个剧种不成熟。”专家们发出阵阵疾呼。但是,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一直比较薄弱,没有专人来做。“我们太缺少做流派专题研究的人,学校里也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在不少专家看来,秦腔界很少向外宣传演员,也不注重演员的师傅和师承关系。“李东桥、李梅再好,他们的师傅是谁?咱都说不上来。” 他们认为,形成流派需要演员拥有独特的个性、独立的表演剧目、独特的声腔、还有子弟继承,最重要的是要有研究表演艺术剧目的评论家,并有专门机构来研究。有专家建言,政府可以做出专业的认证,认定一批流派传承人,让人们知道秦腔有派别;并组织相应的机构,按规律培养人才,排出有分量的戏,才能得到观众认可,流派传承才后继有人。记者 职茵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专家疾呼:秦腔派别不清 传承保护成难题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