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编者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培养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树立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按照省委要求,连日来,省直机关工委认真组织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党员干部观看电影《黄克功案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交流观影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本报特开设专栏,摘登部分机关党员干部的观影感受和学习心得。
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财政部驻陕监察专员办 袁鲁峰
《黄克功案件》讲述的是1937年10月在全面抗战之际,延安发生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而枪杀女青年的真实案件。凶手黄克功是红军团长战斗功臣,被害者是由太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16岁女青年刘茜。如何处置这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是赦还是杀,成为案件的焦点。面对针锋相对的意见,面对国内外的舆论,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和军委领导毅然将案件交给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审理。边区高等法院最终以公开审理、民主审判方式,判处黄克功死刑并立即执行。
当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法治体系作出了全方位部署。“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黄克功案件》以史实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我党始终把法治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追求公平正义、推进法治进步、坚持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
作为一名普通的财政监督工作者,应在财政监管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严格履行财政监督部门法律制度,增强厉行财政监督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向预算单位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制度,自觉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法治财政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法大无情 警示众生
省委政法委 晓畅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掀起“反腐风暴”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高官被拉下马,让百姓称快。在此时这部以关注历史、礼赞法治的影片《黄克功案件》能在如此恰当的时机,登上大银幕,警示作用不言而喻。
电影中,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公审黄克功,雷经天始终处于法与情的冲突漩涡中。雷经天为依法审判此案,判决了自己三个“死刑”:一是人情死刑,拒绝了一切来为黄克功说情的战友;二是私情死刑,黄克功在长征时救过他的命,他将此情痛苦地压在心底;三是特殊条例的死刑,那是中央苏区颁布的《中华苏维埃惩治反革命条例》——规定于革命有功的罪犯可以减刑。最终,顶着巨大的压力,雷经天带领审判庭独立公开地审判了黄克功。
一个勇冠全军的英雄,一个被无辜枪杀的学生,战争正是用人之际,这个艰难的选择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面前。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用实际行动坚决反特权反腐败,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挥泪斩黄克功,警示众生也契合了当下的反腐之利,如利剑出鞘让老虎苍蝇无处安身。
反特权反腐败,依法治党、依法治军、依法治国,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这是77年前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警示,也是《黄克功案件》的重大题旨。它在银幕上敲响的警钟,对我们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大有裨益。
奉法者强则国强
省高院 张树禄
《黄克功案件》剧情不算复杂,但交织着多种矛盾:党与法,功与过,公与私,法与情,法与理,情与理,罪与罚,特权与公正,新法与旧法。除了告诉人们司法的基本要素,如司法公开、司法民主、程序公正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至上、法贵在严、法律为公、法乃久治。影片是一个普法的好教材。
一、法律至上。黄克功同毛泽东一起上井冈山,是贺子珍的江西同乡,长征中又为病中的贺子珍抬担架,同时黄克功更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但仍然伏法,功不抵过,证明法大于党,法律具有最高权威,也就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精神的首要原则。十八届四中全会已明确提出,将法治作为信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律至上就在其中。
二、法贵在严。《黄克功案件》中并不太显眼的审判长雷经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仅要一碗水端平,两碗水我都要端平。”意思是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他都会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贵在严,法律面前无特权,否则形同虚设。历史一再证明,一个王朝的失败灭亡,首先从法度松弛开始。
三、法律为公。在陪审团中,力主从轻的黄克功的战友李兴国经雷经天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深入分析解释,明白了在法律上“搞特殊”会给党和军队带来的危害,从而在死刑判决书上摁下了自己的手印。这时他明白的是,法是为更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是为“大公”,而不能因私废公。
四、法乃久治。剧中毛泽东对洛甫说:“这可不是审判一个黄克功,是全民、全国在审判我们延安政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要带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雷经天宣读完毛泽东的信之后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判黄克功死刑,就是判了我们未来的死刑!”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法律与统治的关系,确定了严格执法是制胜之道,即奉法者强则国强。
尘封77年的历史警示
省政府研究室 王晓露
“黄克功案件”是我党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依法治党、依法治军的一次经典案例。电影《黄克功案件》充分表现了我们党一贯主张的“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腐败反特权”等思想。重忆这段历史,将对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警示一:司法公正才有公信力。“黄克功案件”审判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公开、民主、效率的司法理念,传递的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司法审判的正义力量。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前实现公正司法,就是要加快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
警示二:从严治党方能取信于民。历史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是延安时期的“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都是从严治党、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最好诠释。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从严治党,就是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以党的自身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警示三:治国理政必先治吏。治国就是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作中面临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要靠法律来调整规范和引领推动,另一方面需要从严治吏,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运行。首先清除特权思想,告别“权大于法、以言代法”的惯性思维。其次,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再者,要夯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全党团结统一,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黄克功案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益启示
省社会科学院 张燕玲
这部取材于党史中的经典案例在全国公映之日,正值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确立并宣传之时。影片所体现出的依法理政理念,倡导的人人平等原则,蕴涵的从严治党、破除特权思想,对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第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法治化原则。黄克功案件究竟怎样处罚,在当时的陕北公学、在抗日军政大学以及边区群众中,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召开黄克功公审大会,对黄克功作出依法判决,并公开发表毛泽东致雷经天的信,从根本上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存在和照顾特殊公民”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第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强调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民主化原则。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也是革命法制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边区政府对黄克功案进行司法审判的目的,就在于彻底查明案情,求得案件正确的解决,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权益之间内在必然逻辑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与把握,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
第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严治罪”,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从严治党原则。一九四一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这体现了无产阶级严于律己的革命传统和真正的民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明确要求,形成了新时期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全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