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8年前,汉阴县党校退休教师李传文自费10余万元开办“传文书屋”。如今“传文书屋”的2万余册图书已经成为汉阴县城关镇五一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留守儿童希望的田野、在校学生知识的海洋,慕名前来免费借阅书籍的读者遍及县城和周边乡镇。
“想让乡亲们有书读”
12月26日早上,记者来到位于汉阴县城关镇五一村的“传文书屋”,在周围栋栋楼房的映衬下,书屋的几间砖瓦平房稍显失色,但走进书屋内,满屋子墨宝书香顿时使人心生敬意。一个个书柜沿着墙面整齐地依次排开,分别装着农业、科技、历史、儿童读物等22大类书籍,四五张漆红的木桌摆放在房间中央,凳子环绕长桌一周方便村民阅读。
热情开朗的李传文很是健谈,他告诉记者说:“我办书屋就是想让乡亲们有书读,想让他们从书本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在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娃娃们也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据李传文介绍:2006年他从汉阴县委党校退休后,就开始筹划办书屋,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拿出自己工作几十年间积累的4000余册图书,又拿出自己12万元的积蓄,把自家乡下的老宅改建成了“传文书屋”。
“书屋平时都是每周二、四、六免费对外开放,只要登记一下看完归还就可以了。”李传文指着书桌上的几大本“借书登记簿”说,上面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登记着借书人所借书目及归还日期。当被问及如何来保证外借的书完整或不被弄丢时,李传文一摆手说:“不怕!书就是让人看的,书没人看还叫书?弄坏了就用胶带贴好就行了。弄丢了照原价赔偿就对了。现在最让我开心的是看书的人越来越多,读者群最小的有7岁孩童,最大的有86岁老人;捐书的人也越来越多,经常都会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来的书,现在书屋里的书已有两万多册了。”
汉阴县城关镇政府宣文办敖利明告诉记者,在李传文的带动下,汉阴县城关镇五一村周边的草桥、长窖等村也开办了农家书屋。2009年,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启动仪式在汉阴县举行,汉阴县192个行政村全部拥有了属于农民自己的“黄金屋”,为汉阴文明县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屋成文化科技培训基地
如今,“传文书屋”已经不仅仅只是书屋,它成了五一村名副其实的文化科技培训基地。86岁高龄的村民杨乃进告诉记者,他是“传文书屋”最忠实读者,只要是书屋开放日,他就会来看书,看看日常养生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太好,书屋里备有纸笔,自己偶尔会抄写在纸上,方便随时查看。
与杨乃进精神感受上的满足相比,占据书屋大多数的实用技能书,为该村农户们带来的则是立竿见影的效益。通过借阅学习种菜技术的书籍,村民刘师傅涉足无公害大棚生产,10余亩生姜的收益让他乐得合不拢嘴;与书屋相邻的农家乐老板娘徐家翠,借助烹饪、服务类书籍的指导,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莲藕种植的产业大户胡孝平,通过家门口书屋的不断充电,虽为半路出家,却掌握了多项提高产量的新技术,还利用群鸭食杂草的生物防治法解决了藕田杂草多等实际问题,莲藕上市后,供不应求,年收入超过六万元。不仅如此,李传文还依托书屋,组建了五一村农民科技书屋协会、老年人(关心下一代人)协会、农民歌舞队,定期举办农村技能培训和演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乡亲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几年来,李传文和他的“传文书屋”先后受到省、市、县、镇、村各级及新闻出版、文化、老龄委等部门的表彰。2010年“传文书屋”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誉为“陕西第一农家书屋”;2012年9月“传文书屋”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李传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图书管理员;2011年6月李传文被邀请参加北戴河民间图书馆论坛代表大会;汉阴县道德模范、安康市“书香家庭”、今年五月又入围“最美安康人”候选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采访结束时,李传文向记者表示说,今后他还想依托书屋组建一支当地人文精神历史文化创作班子,把家乡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来;计划在老宅自留地上新建图书楼扩大书屋面积;安装广播塔方便村民通过广播收听信息和音乐;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把农民的文化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以五一村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概念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文化实体,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文/图本报记者吴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