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亮点一:高速公路建设
铜黄高速公路起于已建成的西铜高速公路终点,沿铜川新区西侧向北跨越沮河和咸铜铁路后,在桃曲坡水库下游向北布线,经韩古庄、石柱、青龙、演池、寇家塬、常家河后,在五一水库上游跨过沟谷,经何家坊进入沟内与省道305并行约4公里后,经后烈桥、焦坪、沟门、入玉华川,沿川道布线,在花石崖西侧设置隧道穿越山岭,进入山岔的沟道内布线,经山岔、崖头庄至主线终点界庄,主线全长95公里,半截沟联络线3.9公里,黄陵联络线4.8公里,主线永久占用土地12544亩,估算总投资为117.94亿元。
铜川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该市境内的交通建设工作,为配合做好高速公路的征地拆迁和建设环境保障工作,早在2009年3月,该市市政府就成立了高速公路建设铜川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配合建设单位做好我市境内高速公路的征地拆迁和建设环境保障工作。该市相关领导多次视察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慰问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听取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各区县政府、市级各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做好高速公路的建设保障工作;市高指办一班人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政策,积极协调,全力做好铜川境内的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除了铜黄高速公路外,铜旬高速公路项目也是该市今年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次项目东起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与在建的铜黄高速公路相接,西至咸阳市旬邑县土桥镇,与在建的咸旬高速公路并网。铜川市境内全长31.5公里,共6个标段,2013年12月底全线开工建设。该项目是2015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突破5000公里的重点项目,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集团要求铜旬高速公路必须于2015年建成通车。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2014年铜川市40项重点工程之一,对项目派驻驻地专员,实行周汇报、月总结、季评比,力促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以来,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市高指办围绕项目单位的用地要求,依据先后顺序,配合耀州区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交付建设用地工作,坚持“5+2”、“白+黑”工作机制,分两个组同耀州区高指办征迁人员深入关庄、照金镇进行清点、兑付、铲青、交地,仅用了40天,全面交付公路主线建设用地,共交付建设用地3300亩。下半年,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市高指办将再接再厉,为项目单位提供一流的建设环境保障,协调铜旬项目处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超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为2015年全线顺利通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亮点二:铜川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成功
漂亮的花园,整洁的村道,亮丽的路灯,干净的水厕……如今,铜川市民的居住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处脏乱差”的日子成为了历史。2010年铜川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以来,各区县以创国卫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铜川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环卫设施投入,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染治理、植树造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以来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今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原则上通过了国家爱卫办暗访。2013年,省上公布了宜居水平、幸福指数排名,铜川排在第一和第三,已经成为宜居城市和幸福城市,这其中离不开城乡创卫工作的积累和贡献,为铜川的提速转型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给全市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亮点三:铜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为全面提升铜川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知名度,铜川市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同时,决定从2014年8月19日起启动实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该市根据《陕西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细则》和《陕西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在省文明办的指导下,历时数月,研究制定了《铜川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铜川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改造考核暂行办法》。明确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同创共建、地方特色的基本原则,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同时,为了切实加强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上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区县、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铜川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市各区也成立创建工作机构,为全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为确保《实施方案》内容全面、责任明确、措施可行、方便操作,市文明委及时召开会议,广泛听取区县、部门的意见建议。市创文办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全面修订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每项创建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
2014年8月19日,该市市、区两级同步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分为宣传动员、分解任务,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对照标准、提高完善,自测自查、迎接验收4个阶段有力有序推进。强化宣传,加大投入,加强督查,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当年对部门、单位目标责任考核总分值。对阶段或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同一年度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部门单位实施责任追究。
亮点四:210国道改扩建项目
210国道改扩建工程是省市重点项目,是连接铜川市新老市区的重要通道,项目总投资13.7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今年年底将实现半幅贯通的阶段目标,明年9月底将全线通车。
210国道改扩建工程起于老市区川口转盘,止于新区与富平交界处。项目于2011年12月在省发改委立项,2012年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分别批复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被列入国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项目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3年,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全长24.9公里。桥梁22座,总长8066米,占路线总长三分之一。
公路通,百业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10国道改扩建工程,多次深入现场,专题研究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抓紧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备受铜川市民关注,媒体称其为“铜川第一路”。项目具有建设环境复杂、征迁难度大、资金落实难、技术要求高等特点。210国道川口至耀州段是连接铜川市南北市区的重要通道,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该路段受交通量持续上升,特别是受沿线大量重载、超载运输车流的影响,公路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该段路的扩建工程不仅解决了铜川市南北市区交通不畅的问题,改善铜川市路网布局,加快实施铜川市资源性城市转型。同时,也极大的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建设,促进沿线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和园区建设,是一条转型之路、景观之路、文明之路。
亮点五:政府购买服务
今年,铜川市财政局按照省市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积极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规范和推进铜川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向多领域拓展。
近年来,市财政局全力支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相继在“公共服务演出、居家养老服务、公共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实际,市财政局草拟了铜川市《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近日,《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55次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于11月8日正式印发执行。
《实施意见》规定了铜川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分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社会管理服务事项、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中介技术服务事项、其他公共服务事项5大类279项。《实施意见》的印发将为铜川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推动铜川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优质的公共服务。
亮点六:幸福院建设全覆盖
2014年5月,铜川市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122个农村幸福院开始运营。去年7月,铜川市被列为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全覆盖试点市。农村幸福院,是指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就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铜川市60岁以上老年人13.5万人,其中农村老年人约6.35万人,占铜川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7.04%。随着铜川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空巢、独居现象十分普遍;同时,随着农村老年人寿命大幅提高,患病率也相应增加,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所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工作迫在眉睫。为了解决农村社会化养老问题,铜川市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重大民生工程,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亮点七:照金小镇建设
铜川市照金镇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88个自然村、2897户;总人口11233人,其中农业人口10927人。从2012年8月开始照金镇大力发展城镇化,如今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配套完善、环境友好、管理完善、就业充分的红色旅游、绿色发展名镇,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自照金小镇项目启动以来,照金镇依托于旅游大项目建设的扩容升级,坚持“红色是旗帜、民生是根本、旅游是支撑”理念,以打造“西安前花园”为目标,加速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2013年9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纪念活动在照金顺利举行,以此为标志,照金小镇全新亮相,成为我省旅游发展的“新秀”。尤其是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照金牧场集体婚礼、帐篷音乐节、户外运动季等系列活动的举办,照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改变了以前红色旅游“单腿走路”的格局,户外游、自驾游、写生游、休闲游等多种旅游方式综合发展,逐步从单一景点向规模化旅游带、旅游景区转变。
目前,照金镇形成了以镇区为重要集散地,涵盖镇区、薛家寨、陈家坡、大香山的大景区格局。完成了安置区、市政基础设施、公建区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完成了纪念碑、纪念馆、照金广场、照金牧场、商业街、照金游客服务中心、照金干部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3年9月至12月底,照金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亮点八:美丽乡村建设启动
今年,铜川市政府启动建设22个“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这些乡村的基础设施,让村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靠近城里人。这将成为铜川创建的第一批“美丽乡村”。
其中,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锦阳路街道办事处水峪村将创建农业部“美丽乡村”试点村。铜川市一级创建的“美丽乡村”耀州区6个,分别为:照金镇照金村、庙湾镇玉门村、石柱镇马咀村、小丘镇独石村、小丘镇移村、小丘镇小丘村;王益区3个,分别为:王益乡塬畔村、王家河街道办事处圪堵村、黄堡镇孟家塬村;印台区4个,分别为阿庄镇湫洼村、广阳镇井家塬村、红土镇崾先村、印台镇西村;宜君县4个,分别为:西村乡西村、云梦乡南古村、棋盘镇马庄村、太安镇焦寨村;新区3个,分别为:坡头镇张沟村、正阳路办事处陈坪村、咸丰路办事处申河村。
据了解,这些村要么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要么已形成特色乡村文化,此次作为示范村或试点村建设,将带动更多的“美丽乡村”建成。
亮点九:城市污水处理收集工程
实施北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化工程,使漆水河水质得到彻底改善。新建新耀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生活污水6.5万吨/日。南北市区垃圾填埋厂项目已基本竣工,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亮点十:宜君天然气项目
多年来,宜君县以盛产优质煤炭而闻名,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随着油气开发的实施,宜君县工业发展将逐渐打破“一煤独大”的现状,形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中心的产业格局。2011年9月,华北分公司施工的WB2井发现工业油流,从此让铜川市告别了没有石油的历史。2014年,双方在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续签了油气开发项目合同,计划投资8亿元,新布各类井200口。
五大发展点:
1、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
铜川是全国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试点城市之一,2009年转型以来,在中省的大力支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建设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转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因煤而兴的陕西铜川,20年前,因“卫星看不见”出名。10年前,以水泥粉尘治理产业升级的“川口效应”、“声威模式”为标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今日铜川,重现蓝天,连续6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300天以上。今日铜川,收获绿色,2013年,跃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之列,成为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铜川的亮丽名片。2013年,陕西首次在秦岭以北的铜川野化放飞的32只朱鹮,生存状态良好。其中一对朱鹮今年顺利孵化出两只朱鹮宝宝。小小朱鹮,见证了铜川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也见证了城市转型的长足发展。
2、董家河循环经济及物流园
为推进该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铜川市斥资180亿元集中打造董家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支柱产业,届时,该项目将成为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先锋军。
早在2009年12月18日,铜川市政府与陕西煤化集团和陕西有色集团三方就签署了建设董家河航汽铝工业园区战略合作协议,初步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用于建设董家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集群项目,预计该集群项目将在2020年建成。据了解,董家河工业园区按照“电做大、铝做强、产业链拉长”的思路,以壮大铝产业规模为主导,扩大电解铝、碳素产能,大力发展铝铸扎板、飞机、汽车铝部件等项目,全力打造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承接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安周边地区化工产业深加工及配套项目,实现电解铝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铝产品向铝精深加工转型,最终形成以铝及铝的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电力、建材等产业为辅助的“一核两辅”产业特色,打造西北最大的循环型铝工业基地。
据悉,项目建成后,该园区电解铝产量可达55万吨,年发电90亿度,年产预焙阳极30万吨,新增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的物流园,新增铝深加工40万吨,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年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
3、中医药产业园
铜川市自2011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不断深入挖掘药 王孙思邈文化,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出台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民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并充分利用“药王养生”这一品牌,引进了一批中 医药加工企业,加大对药王养生系列产品开发的支持,使得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9月4日,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中医药休闲养生项目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共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60.03亿元。铜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新柱冯新柱说,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感情相通、文化相同,弘扬药王医术医风、造福百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传承中医药事业、拓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空间是我们共同的愿景,相信通过这次文化盛会,各位对铜川会有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希望我们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中医药及相关业界交流,促进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大计。
铜川市市长郭大为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铜川的情况并作了项目推介。他说,近年来,铜川以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为目标,深入推进产业、城市、社会、机制全方位转型,立足资源、文化、区位优势,突出新区、园区、景区建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接续产业培育壮大,让产业成就城市、城市助推产业,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随后,郭大为对63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推介,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项目推介会上,铜川市成功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60.03亿元。其中65%为中医药休闲养生类项目,凸显了铜川转型发展的特色。近年来,曾经以煤矿为主导产业的铜川市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规划建设了“二园四区四基地”(即: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药王山、照金香山、玉华宫、陈炉古镇四大景区,中国中药材铜川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四大基地);发展中医药休闲养生和相关产业,制定出台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形成了以中医药休闲养生产业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商贸为承载的转型产业集群,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成为拉动城市转型的新引擎。
4、万亩干杂果提升改造工程
为进一步落实生态立市战略,2014年铜川市及早动手,作安排、备苗木、抓落实,春季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工作进度快、质量好。铜川市林业局把干杂果经济林建设作为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各区县的年度目标任务,并签订了责任书,要求今春完成全年80%栽植任务。一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全市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和年度指导计划,区县各级及时将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二是依托科技,搞好培训。各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现场蹲点指导,严把整地关、浇水关、栽植关。三是抓好种苗检验,确保苗木质量。严格执行“一证两签”,确保为核桃发展提供种源清楚、品种清楚、质量合格的良种壮苗,有效杜绝伪劣苗木进入市场、进入基地。四是加强指导,督促检查。深入到各乡镇的山头地块,督促检查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5、保障房建设
今年,铜川市以把锦绣新城打造成全省最大保障房示范项目为目标,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保障房建设将工作重点从抓项目包装、抓开工、抓争资金向抓竣工、抓配套、抓分配、抓入住、抓后期管理转变,按照项目“四制”建设,严格资金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竣工率和入住率上取得新突破。
铜川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13年,铜川市开工保障房8648套,竣工1.3万套,2.6万人喜迁新居,铜川市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二等奖,印台区被评为十佳区县。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425万平方米、6.2万套,解决了20万群众的住房问题。保障对象家庭住房困难标准由人均13平方米提高到18平方米,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4.44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锦绣新城是铜川市实施的最大保障房项目,项目总用地4.6平方公里,其中保障性住房350万平方米、4.5万户,可安置北市区棚户区、沉陷区、滑塌区以及城中村改造、新就业大中专学生、进城务工落户农民等困难群众15万人。目前锦园小区71栋住宅楼中32栋多层已竣工分配,正在办理交房手续,39栋高层中33栋基本建成,6栋主体施工;铜川矿务局实施的绣园、陕煤建司实施的丰园大部分楼盘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室内外安装。目前,锦绣新城正在加快道路、绿化、供气、排污、集中供暖等配套工程建设,争取让困难群众早日入住。今年上半年,锦绣新城配套设施完成投资1.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