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014年6月21日,在西安唐城宾馆一个不大的会议室中,几个国内颇有名气的设计师向十几位专家介绍他们关于统万城建设的规划。一张张设计图在投影仪上不断闪过,设计师们呈现了一个充满了大开大合的想象力和颇具开发意味的统万城。
介绍结束,考古研究院的焦南峰第一个发言。作为考古学家焦南峰对待文物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虽然设计充满了现代的解读和想象力,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我们留给世界的统万城应该最真实地反映那个年代、那段历史。”
专家们的意见各式各样,但深谙陕西文化特质的省领导已经有了更具长远性的想法,他说:“统万城项目要按照国家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在做好遗址原有风貌保护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匈奴历史博物馆和匈奴文化风情长廊等项目内容,体现统万城的至高性和唯一性。”
随后陕西省文物局很快拿出了新方案。费用缩减了、规模变小了,但突出了统万城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历史地位的至高性,充分体现“轻建设、重保护”的大遗址保护原则,力争把最真实的遗址留给世界。
统万城的论证颇有代表性,没有贪大求全的野心、没有利益的冲动、更不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陕西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陕西打造的不是孤立的文化项目,而是文化产业大格局。
白阿莹副省长对文化项目的建设理念有清晰的认识:“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20多次专题会议对各个文化项目逐一论证;
20多位专家组成智囊团从各个方面评价分析;
1000万元资金对每一个重大文化项目的规划编制进行专项补助。
三十个项目是重大文化项目,更是人心项目。每一个参与者都明白他们必须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尊重是细致分析基础上思想的火花。
20多次专题论证会,每一次,主管省长不仅亲自参加,而且积极邀请了历史、考古、文化、文物、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和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市、县负责同志参加。这是三秦土地上最睿智的大脑对陕西文化新格局的理智思考与评论。这也是对文化资源不断的审视定位,逐步的认识。哪里要有新创意?哪里绝对不能动?哪里需要多元文化体验?哪里需要挖掘文化底蕴?每一次的论证都充满了思想的碰撞:
黄河壶口文化景区,专家认为应将其打造为融汇华夏悠久人文历史、独特地域风光于一身生的黄河文明博览园;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馆老一辈艺术家贺敬之先生认为“陕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创意需要落地生根的力量。
省重大文化项目领导小组对30个重大文化项目明确了“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的开发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在项目开发和市场运营中的积极性,确定由陕文投集团、陕旅集团作为文化旅游类项目开发运营主体推进项目实施。为了加快项目推进力度,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一是建立担保补贴、风险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二是实施土地倾斜政策;三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放宽企业集团设立条件;五是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上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包括金融、财税、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为了使项目能尽快落地生根,每一个项目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应的开发模式。神木石茆国家遗址公园由神木政府出资,文物局配合,既激发当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又有利于神木经济转型;统万城国家遗址公园则由陕文投投资,当地县政府分五年回购,既解决了当地建设资金问题,又充分考虑当地城镇化和百姓经济生活的需要;文安驿文化园区由陕西旅游集团和陕西大美术集团投资建设,充分考虑作为美术实践基地、新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多种因素的需要。
产业也要“真金白银”的体现。
为了使项目具有至高性和独特性,充分挖掘智力因素,省重大文化项目小组确定,凡是通过概念规划和建设规划省级评审的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000万元专项补助。为了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投融资机制,陕西省设立了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30亿元资金,陕西旅游投资基金已经成立并募集资金50亿元,现在这些资金已开始准备运营。
文化是陕西血脉中不竭的梦想,这样的梦想,需要在支持与理解中发掘其无限的潜能。
“把打造支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把产业间的融合作为发展的主要路径,把项目带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抓手,把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当娄勤俭省长一连用五个“把”描述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陕西血脉中文化的精魂已然昂扬在三秦的大地。
有智者说:人类文明来源于对未知和彼此的找寻。在这条找寻的道路上陕西人的想象力如漫漫春水越过堤坝肆意整个土地,在这条文化建设的道路上陕西人的实践力如灿灿秋实飘香所有的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