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右一)视察延安新区(北区)一期规划建设工作
延安人对于平原的渴望,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堵车、阴雨天或者失意时,若想调整一下心情,可黑压压的山阻挡了视线,只能让你郁闷再郁闷。来到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让延安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与羡慕……2012年,当延安市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后,许多人可以说是奔走相告,它不仅解决的是革命旧址的保护、交通拥堵、城景争地、山体居民安危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这里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站在延安新区(北区)管委会门前的杨百成老人说:“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生活在平原上,住在楼房里,延安新区不光空气新鲜,看蓝天多了,照太阳的时光也长了,不但换了环境,也换了我的心情!”
科学规划 民生为重
站在延安新区(北区)新修的市政大楼前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新修的大道,一片片新栽的树林,还有一座座正在建造的楼房。据延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贺忠乾介绍,延安新区(北区)位于清凉山南北中轴线北部,背依主脉,护山环绕,避风向阳,面向延河,眺望宝塔,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约2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左右,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公共管理服务等高端功能,从而解决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群众的民生问题。延安新区(北区)与老城区通过长青路山体公园、自动楼梯和尹家沟、桥沟、杨家岭、杜家沟、东十里铺5条商业街区、7条快速干道完全实现了无缝对接,达到了浑然一体。可以说,将来市民可以游着公园,逛着街道上下新老城,既是老城区的延伸和拓展,也是老城区的功能完善和提升,不这样搞,群众就会觉得老城和新区是两层皮,彻底消除了他们心理上的距离感。
贺忠乾说,延安新区(北区)采取“平山、填沟、造地”措施,改造老城区周边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新造出大量可建设用地,不仅减少了城市建设对农用地的占用,有效破解了土地供需两难问题,还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围绕全市百姓的“安居梦”,延安新区(北区)多措并举,千方百计降低土地成本,让老百姓能买的起房、住的起楼,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居住条件,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告别窑洞、告别高坡、窄沟,告别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的目标要求。
据有关方面人士透露,在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的过程中,延安新区(北区)根据原有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岩土工程开挖回填方法,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若干相对平整的台地,据测算,每亩建设用地的造地成本在26万元左右,即使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后成本也不超过80万元,与市区动辄几百万元高昂的土地出让价相比,真是“物美价廉!”特别是用于民生项目的建设用地上,新区(北区)做到了优先、优价、优利位置。
发展“三产” 让利于民
延安新区(北区)从上到下,始终心里装着百姓,不忘群众的疾苦。征迁时,看到有些群众难以找到合适的租住房,新区领导动员干部职工分赴城区到处搜寻房源,有些孩子就学、转学困难,他们及时与教育部门对接协调,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对老弱病残群体,干部职工一齐出动,尽力相帮,把忧虑和难点一一化解。
征迁后,新区又针对征收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按征用面积的一定比例或人均面积,科学安排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用地,通过“三产”安置,解决失地农民的永久性生活保障资金,也避免了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后,因农民不善于理财规划而导致“吃光”、“花光”征地补偿款,成为城市贫民、给社会留下不安定隐患。目前,一里坡、尹家沟等11个村的“三产”项目已启动。
12月10日上午,在延安新区管委会,记者见到了一里铺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军。他乐哈哈地告诉记者,一里铺村可以说是延安新区第一受益人!据王志军讲,新区每月给每户每平方米12元过渡费,村民过去一年收入人均也就5000元左右,现在达到了1.3万元。村里被征购5800亩土地,征地款、搬迁费、过渡费算下来收益6000多万元,人均分了10万元之后,还剩2000万元,这些钱随时可以救急,剩下的土地我们村建农贸市场,将来村民年收入人均远不止2-3万元,我们村现在没有一个低保户了。王志军说,新区领导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把建好的楼房先让给我们,“三产”用地放在了新区最繁华地段,听社会上讲,好多老板原来想在新区建农贸市场赚大钱,新区以前也确实有“三产”项目,但他们让给了我们这些征迁村,那些老板都被他们劝回去了。每到月末或年底,新区就把该给村民兑付的钱打过来了,村民们都说:“这个新区确实建到我们心坎上了!”不是吗,我们原来在山沟沟里钻着,马上就住到平原上了,原来是土窑洞,很快就住楼房了,原来要外出打工,将来在新区农贸市场摆个摊就能挣他个十万八万的。以前一里铺有六七个光棍,现在只剩一两个了(主要是智障),即便出嫁了的女子待遇也和我们一样享受到老,所以女孩子都不想在外面找对象了。
新区打造 民生在先
在打造延安新区过程中,民生为先始终是主线。从开工前到项目实施中,延安新区通过外出考察,网上调阅,专家讲座,许多方面都是超前的,至少二十年内不落后。项目办主任常鹏告诉记者,延安新区建成后,不会像老城或其它城市那样,三天两头不是挖这就是修那,所有城市弊端现存的和没有想到的,延安新区都力求克服。比如说,城市排水问题,延安新区专门建立了雨污分流系统,做到了雨水污水不下山。雨水收集起来后,50%用于浇花灌树;50%洒在路上,保洁降温。污水通过两个处理站处理后,变成了中水,可用于冲厕、洗车、建筑,从而降低自来水使用量,节约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新区规划的绿地和慢行系统,达到了人、车分流,仅自行车租赁点就有100多个,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半隔离状态,达到了通行安全、顺畅、方便,很少有堵车或人车争道的问题发生。新区现在使用的干热岩供热系统如果成功了,新区将来就不用暖气,这种供热成本不到传统供热的一半,不用建热电厂、不用烧煤烧气,不用建大管网,真正是节能省钱,再穷的老百姓都能用的起。
记者看到延安新区矗立起不少新楼房,但经济适用房最多。3615户的棚户区改造用房,2016年初就可使用,这些楼高达18层,属高层框架,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杨家湾、桥沟、一里铺、进塔、尹家沟的村民不用出一分钱便可入住,两梯四户,容积率2.5左右,比西安的小区都低,小区绿化率37%以上,水、电、气、通讯各种配套设施齐全,这些农民入住后,生活品质会有大幅提升。首批安排的3000套廉租房最快的已建到10层了,这些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建造的楼房也都在16-18层,面积不低于60-70平方米,一期动工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已全部封顶,按照规划,明年秋季即可招生,小学是北京实验三小、初中、高中是北师大附中,他们都在新区建了分校,派专门团队来管理,这三种学校可接纳学生5000多名、群众担心的孩子上学问题,教育质量问题都不在话下了。学校全部安排标准化建设,高起点,力争办成省内一流、眦邻地区知名的示范性学校,使其成为延安教育第一品牌。
据延安新区相关部门介绍,为了让群众有个优美环境,新区先后要打造四个绿地公园和两个山体公园,全面满足新区老城居民观赏、休闲、健身、运动等需要,配套设施按照市级、区级、片区级、组团级的四级中心体系进行设置,包括市级行政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市级文化展示中心和市级中央商务区,形成了可满足延安城乡居民、投资者与外来旅游者各种需求的服务中心,一个“大民生”的雏形已经显现,这个“大民生”赢得了万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