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北京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完工 解放后曾被拆除(图)

2014-12-22 7:21: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进入论坛
    北京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完工解放后曾被拆除(图)50年前的平安大街难忘两侧的国槐树地安门十字街头,人流匆匆,车水马龙。没有人注意到,路口的东南和西南两侧,悄悄立起的一排古建筑。这就是刚复建完工的地安门雁翅,北京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完工 解放后曾被拆除(图)
北京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完工 解放后曾被拆除(图)

50年前的平安大街 难忘两侧的国槐树

地安门十字街头,人流匆匆,车水马龙。没有人注意到,路口的东南和西南两侧,悄悄立起的一排古建筑。

这就是刚复建完工的地安门雁翅楼,红柱灰瓦,光彩如鲜,屋檐下的彩绘花朵栩栩如生,淡香的油漆味儿还没有散尽。

紧贴着地安门皇城城墙的雁翅楼被临街商铺遮挡,确实太不起眼,稍不留意便被忽略。但在明清两代,地安门雁翅楼可是北京中轴线上的知名景观。史料记载:始建于1420年的地安门雁翅楼,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得名。

令人遗憾的是,民国初期为便利交通,地安门东西两侧城墙被拆除。1954年起,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地安门及其雁翅楼一并拆除。

53岁的唐松杰住在离雁翅楼只有百米之遥的恭俭胡同,是地道的“老北京”。他在胡同出生的时候,地安门和雁翅楼已经被拆掉了7年,因此他对这些消失的古建筑并无印象。他只记得,雁翅楼的位置,东边原是一个公交总站,西边则是一片树林和少量的民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安门一带没有宽阔的马路和穿行如织的汽车。“平安大街就是一条普通的马路,路上没车,不像现在。”唐松杰说。

北京旧城保护 首次立法明确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1999年8月28日,贯穿北京内城的第二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平安大街,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正式通车。平安大街拓宽了原有的道路,必然涉及到沿街居民的拆迁。“地安门路口南侧当时拆了6个院子,100多人搬到清河居住。”唐松杰说,“他们是这个地区最早搬走的老住户。”

正是在那段时期,北京的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因建造镶嵌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写字楼以及生活条件舒适的高层居民住宅而拆迁的文物、古建筑难以计数。拆除破旧的胡同和老院子,给房地产让路的做法,似乎又在重演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市规划“大拆大建”的老路。

2003年,地安门内大街拓宽改造。“马路两侧拆了12个大杂院,走了大概200多人。”唐松杰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次道路拓宽,使长期被民房“湮没”的地安门皇城城墙有机会“重见天日”。

就在唐松杰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街坊要搬走的时候,此轮对城市改造的步伐终因文保专家的“上书”而放缓。2004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经过市规划委等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相继完成《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5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随后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旧城保护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这些规划文件就像一张张的防护网,使北京的古都风貌不再被继续破坏。

雁翅楼重建 折射北京科学规划

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拥有861年辉煌建都史的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进步空前,曾经不被重视的胡同、民居得以保护,禁止随意拆除。唐松杰欣喜地看到,地安门一带几乎没再出现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相反,那些只留存在老照片里的旧时景象渐渐回归并再现。

2005年,距离地安门不远的鼓楼东大街进行修缮。根据居民意愿,十几户沿街的民房变成门面房。一种“微循环”的改造方式开始试行。采用这种方法,鼓楼东大街成为北京第一条没有拓宽,没有大面积拆改,基本恢复清末民初历史原貌的街道。

2012年,北京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拆除了58年的地安门雁翅楼将被重新复建。雁翅楼复建历时近一年。当崭新的雁翅楼出现在唐松杰的面前,他觉得地安门路口增添了几许古雅的韵味。

多少个夜晚,他的睡梦里反复出现着儿时院里那棵浓密的大槐树,午后空中回荡着的鸽哨声,听了一辈子的京味乡音,以及那一条条如迷宫般但从来也不会走丢的幽深胡同。“这才是我的北京城。”

著名文保专家谢辰生先生曾说过,应重点疏散旧城的外来户,让“老北京”尽量留下来。唐松杰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这些原住居民对北京有着很深的情感和记忆,他们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松杰始终坚信,“胡同的原住居民还在,北京的文化便会传承下去。”

今日点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今年年初,北京启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修编,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也成为总归修编涉及的六大内容之一。其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将分项重点研究“功能”、“平房”、“安全”、“管理”等内容,并将制定旧城人口、产业发展计划,编制旧城建设“负面清单”。

谈及北京的城市规划变迁,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或欣喜或留恋。城市的街道、建筑,甚至居民,作为城市最典型的符号,往往最容易被人记住。今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聚焦北京壮美的中轴线,给您讲述的是地安门雁翅楼下一位“老北京”眼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轨迹变迁故事。

现场定格

复建的门楼油漆味儿还没散尽

屋檐下的彩绘花朵栩栩如生,淡淡的油漆味儿还没有散尽。

两层高的雁翅楼曾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1420年与地安门同时修建,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面宽各13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可惜的是,1954年为疏导地安门周边的交通,地安门及雁翅楼被拆除。2012年,本市启动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地安门雁翅楼实施复建,复建工程于去年5月份开工。

不过因现有条件所限,位于东侧的雁翅楼被安乐堂胡同和部分民居所挡,只复建了4间;西侧的雁翅楼也受到路边商铺的影响,只恢复了10间。因此,此次复建并没能再现当年雁翅楼的完整容貌。为与原有的雁翅楼区别,原歇山屋面改为悬山屋面,并做断头处理。

北青报记者从西城区获悉,除地安门雁翅楼外,宝应寺、历代帝王庙西配殿及北围墙、牛街礼拜寺大殿、先农坛外坛坛墙等均已修缮完成,明年五一前将陆续开放。位于前门西河沿街南侧的大栅栏劝业场修缮后将作为体验型博物馆性质的艺术活动中心,预计2016年前投入使用。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除署名外)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内存

总规修编重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据了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内容,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依据和纲领性文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最早始于1949年,当时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并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编制工作。4年之后,北京第一个规划方案《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出炉,将首都的含义从政治、文化中心,扩大到了大工业城市。当时制定的首都人口规模500万人。

1982年,新版《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获批,城市性质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事业发展。1991至1992年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再次修订,并于1993年10月通过国务院批准,修订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目前北京正在执行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是北京申奥成功后组织编制的,于2005年初获得国务院批复,提出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及2020年1800万人的人口规模。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秦人
关键词:雁翅 地安门 北京旧城 复建工程 北京城市规划 北京中轴线 老北京 拆除 功能 管理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