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一切创新都围绕着“人”
林 理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工作理念,全面掀起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尤其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嘉兴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资源共享、内涵挖掘、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并取得重要突破。而这一切创新和探索,都紧紧围绕着“人”来做文章。
理事会:不是多了一个“婆婆”
虽然现今是嘉兴市太阳城酒店总经理,卫飞翔小时候的理想却是当一名画家。或许正是由于这不曾实现的“文化梦”一直深埋心底,当这个嘉兴市“十大杰出青年”听说市文化馆、博物馆在公开招募理事时,立刻动了心。只是,当他真的成了文化馆理事会的成员后才发觉“压力山大”:“这次成立理事会可不是摆摆样子,而是要对文化馆的各项工作作出决策,文化馆的发展战略,馆里的人事安排,国家的钱怎么花,什么样的服务才能受百姓欢迎,对于这些重大事项,理事会的决定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嘉兴市开始在市文化馆、博物馆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目标是建立起以理事会为决策层、以监事会为监督层、以馆领导班子为管理层的决策、监督、执行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过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招募和严格审核推选,近日分别产生了市文化馆理事13名,其中组织委派理事6名、社会招募理事7名;博物馆理事11名,其中组织委派理事5名、社会招募理事6名。
文化馆、博物馆同步推进理事会制度,在浙江尚属首次,而以社会招募方式推选产生理事在嘉兴市也属首次。这些社会招募理事来自教育、医疗、法律、媒体等多个行业,充分体现了各区域、各阶层的代表性,体现了多方利益共同协调管理的现代治理理念。
与其他大多数地方的咨询型理事会不同,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博物馆理事会定位于决策型。
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表示,推行法人治理结构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也不是在现有组织架构中再多加一个“婆婆”,而是落实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激发单位活力的制度保障,是现代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在文化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上的体现,是当前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嘉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云飞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制度,另一方面还将设立理事会决策咨询机构,如资源建设委员会、人事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等,为理事会的决策提供支撑。
总分馆:不是简单的设施布局
总分馆体系对嘉兴来说并不陌生,其首创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被称为“嘉兴模式”。如今,嘉兴又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嘉兴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为支馆,形成“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服务体系。在“大嘉兴”范围内,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中心馆,统筹协调全市总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并体现为“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的特点。
与图书馆总分馆以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不同,嘉兴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则是以人为中心。嘉兴市海盐县文广新局局长郁惠祥介绍,随着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的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得到了很大完善,而专业人员的短板现象更加突显。总分馆体系的构建,使资源可以顺利向基层倾斜,通过“两员”建设,让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服务效能也得到提升。
“两员”建设,即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以上享受政府补贴的专职文化管理员,各县(市、区)文化馆向各镇(街道)文化站下派文化员,以此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长效管理和利用,提升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此,嘉兴市还增加了各县(市、区)文化馆的人员编制,按照“一分馆一员”的标准全面落实文化下派员制度,为总分馆的运行提供人才支撑。下派的文化员主要从事群众文艺创作、表演和辅导培训,整理、研究和开发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市农村文化专职管理员配备率达73%,全市文化馆向镇(街道)下派文化员完成率达47%,预计明年将实现全覆盖。
通过“两员”制度的实施,嘉兴市群众性文艺团队增加到2500多个,参与的业余文体骨干近5万人,各类文体活动十分活跃,基本实现了农村文化“阵地有人管、队伍有人建、活动有人搞”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文化有约”:不只是一个“菜单”
自2011年7月起,嘉兴市开始探索实施以深化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有约”项目,充分整合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资源,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免费培训、辅导、讲座、演出、展览、场地等公共文化服务,以“菜单式”预约形式引导广大市民亲近文化、体验文化、参与文化,打造优质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互动平台。截至目前,“文化有约”网站点击量已突破100万,共接受城乡居民预约服务10余万人次,举办免费公益展览300余场,各类讲座、培训、辅导1300余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300余项,演出20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达100多万人次。今年,“文化有约”被列入了嘉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文化有约”是一个创新品牌,而在这个品牌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自我创新和完善。2013年,嘉兴市文化局启动了“文化有约”的新型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服务项目的申报、审核、监督等流程,还更新了网络平台的界面,推出了“团购”文化产品的预约模式;建立了文化产品的评价反馈机制,用户可以对项目的服务质量作出反馈,并提出建议及个性化需求,从而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有约”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今年上半年,“文化有约”又整合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系统以外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目前正向县(市、区)公益文化机构延伸。今年出台了《嘉兴市“文化有约”项目资金补助暂行办法》等政策后,一些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场馆、文化机构和文化非营利组织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实现了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文化有约”已不再依靠文化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