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硕士毕业后石盛楠果断奔赴北京,一头扎进中国纪录片市场最为活跃的地方。
西部网讯(记者 王莹) “周五早上突然接到制片人的电话,说我执导的纪录片《广州1949》在广州纪录片节上获奖了,我觉得有点蒙……”毕业三年,做纪录片导演一年多,石盛楠觉得,生活正在一步步地走上自己想要的道路。
兼职也是创业 不要稳定不要混日子
石盛楠,西安女娃,1987年出生。硕士毕业后她果断奔赴北京,一头扎进中国纪录片市场最为活跃的地方。对于这样的远行她并不陌生,“19岁在德国留学那年到处跑,一个月就逛了四个国家。”
“我到北京的每一步都是有规划的,比如在总工会当记者的时候,想的就是先用稿费把自己安顿下来。”石盛楠说。不过,把她的梦想与导演挂上钩的却是一部雷打不动的暑期热播剧——《西游记》。
直到今天拍纪录片,对石盛楠来说,也仍然是一份“兼职”。但她认为,并不是说自己注册公司就是创业,最重要的是拿出诀别稳定的勇气。“我一直主张青年的自主性,不能说找到一个工作觉得还不错,就天天这样混日子。”
去年夏天她第一次做兼职,是给卖帽子的百年老字号“盛锡福”拍宣传片,用她的话说,就此打开了通往梦想之路。“说是片子拍成了给我6000块钱,我当时觉得这已经是天价了,果断就接了。”石盛楠说,从那以后她开始给央视纪录频道《活力中国·幕后系列》栏目拍片。“说自己是纪录片导演,其实工作内容是摄像助理、灯光、剪辑、撰稿、剧务,但幸运的是,我总能遇到好的伙伴。”
后来朋友介绍她拍一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宣传片,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落定,但对石盛楠来说仍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为了在天山取景,我们乘坐直升机飞到雪山上空,然后把舱门打开,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静态的自然跃动的生命力。”她说,当亲眼看着昌吉电视台的记者爬在垂下的梯子上、扛着沉重的摄像机拍摄雪山时,自己的内心充满了震撼。
“这种束之高阁的学科也可以有用!”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石盛楠进入了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的拍摄剧组。这是一部纪念中法民间友谊的传奇故事,主人公贝熙叶大夫,曾骑着自行车为抗战后方根据地的战士送药,开辟了“地下的驼峰航线”。“作为纪录片的撰稿,面对这么大的历史图景,我能够拿到的资料就只有一本回忆录,直到这个片子拍完以后很久,我才完全搞明白整个故事。”
由于纪录片筹备阶段人手不够,石盛楠需要在剧组中充当多重角色,撰稿、执行制片、史料搜集、媒体接待……“很累,让人无法入眠,但绝对是我收获最丰富的一次,一次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尝试。”
“这部纪录片对我的锻炼很大,它在我面前展开了电影工业的场景。最重要的是,在德国学的东亚史彻底用上了,我没办法想象,这种束之高阁的学科真的能给我的纪录片带来帮助。从筹备到写作剧本的阶段,我的思路从此打开了,就好像奔腾的河水源源不断带给我灵光乍现。”她说。
石盛楠感慨,真正从事了导演工作她才知道文化积淀有多重要。“那些大导演表达的东西都是很深刻的,却又能够用很前卫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这需要对观众的心理有足够的了解,绝不是说会扛机子就能当得了导演。”
《贝家花园往事》拍摄期间,石盛楠还负责组织群众演员。“他们不懂剧本,也不听指挥,拍摄途中甚至有人失去耐心愤然立场。事后我开始思考这件事,群众演员也是演员,你得顾及到他们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最自然、最真实的东西。”
毕业三年,做纪录片导演一年多,石盛楠觉得,生活正在一步步地走上自己想要的道路。
“再耽误下去,光线又要变化了。”
“今年5月开始筹备的《广州1949》,获得了广州纪录片节南派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这个奖励是对我从业以来的肯定。”在给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的问候中,石盛楠这样写道。
《广州1949》讲述了关于解放广州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部队进入广州,面对国民党撤退留下的烂摊子,白手起家搞建设。“有许多东北口音的老兵,他们讲述着初到广州的不适应;有地下学联的学生,他们帮助我党顺利解放广州做的里应外合的工作;还有香港的富家小姐,为了革命理想偷偷跑回广州参加革命。在他们的口述中,历史的场面和细节越来越清晰,枪炮声也越来越真实而密集。”
慢慢地,石盛楠对纪录片导演有了自己的理解。“到了现场不能只告诉摄影师,测光、对焦,你心里应该准备好一副更宏伟的图景。很多时候会迷茫,甚至会忘记第一次比这一次好还是不好,再耽误下去,光线又要变化了。”
“每拍完一部纪录片,都感觉自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石盛楠说,所以她每天都会坚持读书,来为以后储备新的粮食。最近,她正在为新片做准备。“最终令人兴奋的不是奖励,而是看到下一个好的故事,费尽心思的把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