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本报讯 12月12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个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组织。首批228名会员包括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负责人、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和企业界代表等。协会的成立就像一张网,网尽了星城的非遗传承人及大量关心非遗传承保护的人士。
在协会成立大会上,审议通过了《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章程》,选举和产生了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监事。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当选为首任会长。国家级传承人曾金贵、曹汝龙、彭延坤、刘爱云、柳建新、江再红、钟自奇和省级传承人杨天福、陈继武等在会上领取了中央和湖南省发放的代表性传承人资助补贴。
近年来,长沙市文广新局、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等各级非遗保护单位与传承人团结联动,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培育了一批热爱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区四级保护名录。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长沙市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成功入选。至此,长沙市已有湘绣、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湘剧、长沙弹词、火宫殿庙会、浏阳菊花石雕、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和浏阳文庙祭孔音乐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目前长沙市还有长沙花鼓戏、麻山锣鼓、望城民间剪纸、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等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沙绿茶制作技艺、腊八豆制作技艺等37项市级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分别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在“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专业支撑”的理念指导下,鼓励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保护者、爱好者钻研工作多出成果,走出了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之路。
湖南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颜喜表示,这几年长沙市打造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非遗品牌,树立了长沙市对外宣传的形象,要动员全社会来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沙市非遗保护的各项措施中,由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联合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颇具特色。一批批大中小学学生走进湘绣基地、铜官陶工厂了解非遗。明德洞井中学、东方红小学、燕子岭小学和桂花树小学等学校作为洞井龙舞、长沙谜语、剪纸和诗歌吟诵等非遗传承项目示范基地,积极开展起“非遗保护,从娃娃抓起”。据悉,在长沙一些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已经设置了相关课程,湘绣、湘剧、长沙花鼓戏等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入《长沙历史文化普及知识》(小学版)。刘爱云等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应聘担任了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湘绣教师,培育了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湘绣专业毕业生数百人。通过引导群众的自觉参与,主动传承,非遗保护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DNA,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长沙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长江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努力为大家办实事。”他希望,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能积极发挥汇聚力量、搭建桥梁、协调关系、行业自律的作用,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在文化事业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为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邓雅琴 许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