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熊慧丽
“农村文化大院”、“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一个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活动让北京朝阳区农村百姓耳熟能详;大鼓队、秧歌队、模特队……一支支群众文艺队伍遍布朝阳区的农村地区。有阵地、有队伍、有品牌,朝阳农村地区繁荣群众文化,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高奏起文化惠民的动人乐章。
建阵地——
“15分钟文化服务圈”覆盖全农村
伴随着朝阳的升起,位于来广营地区的文化广场上,一幅晨练的画卷随着绚丽的朝霞徐徐展开。打排球、练太极拳、慢跑……三五成群的居民让清晨的广场格外热闹。“我们都想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刚刚跳完一场健美操下来,居民张凤菊已是气喘吁吁,却一脸欢喜。
文化广场只是来广营地区多个文化活动场地之一,如今在来广营地区已经形成了“十分钟文化圈”,百姓近距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愿望早已变成现实。
“以前我们农村人的文化生活就是搓搓麻将、打打牌,结果身体越来越差。自从有了活动室,就每天约几个朋友去打羽毛球、乒乓球,身体好了不说,朋友也多了。”文化生活带来的幸福喜悦,挂在张凤菊的脸上。
目前,农村地区建有文化广场200余处,居家健身工程530多套,文体活动中心(室)160个,图书馆58个(百米万册达标图书馆20个、面积2200平方米),电影放映院(室)100个;东坝乡飞叉刘文化大院、黑庄户快板刘文化大院等一批著名的文化大院11家;各类文体设施上千套,基本建成“15分钟文化服务圈”。
建品牌——
50个文化活动特色品牌魅力无限
硬件夯实了,软件也要跟上。对于群众文化来说,最大的“软件”就是活动平台。朝阳区农村地区在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方面,影响最深远、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是“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等品牌活动。这些文化品牌的出现,让朝阳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登上了“新高地”。
几年前,常营乡农民吴树光和几个兴趣相投的乡亲一起玩空竹,在他们的带动下,有越来越多的常营人加入进来,常营地区办事处顺势支持其成立了地区空竹队。在有序引导下,这支由普通朝阳农民组成的空竹队很快就将名气传到了全国:2008年,这支队伍参加了“北京市首届民间技艺绝活大赛”,其绝活“中幡空竹”征服了所有评委和现场观众,一举夺魁。
在高碑店村,有一支建于清朝光绪12年、曾经享誉京华的高跷老会,但到上个世纪末时,会玩儿这一“绝活”的高碑店人所剩寥寥无几。2003年,高碑店村党总支拨款重组高跷老会,还特意聘请民俗专家和舞蹈老师做指导,把传统艺术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自2005年以来,高碑店高跷老会先后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节现场献演,闯出了不小的“名头”。
借助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农民已经成为朝阳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目前,各乡以争创“一乡一品、一社区(村)一特色”为抓手,形成了50余个文化活动特色品牌。
建队伍——
千余支群众文体队伍活跃农村
今年,“追梦之舞——旋舞朝阳‘中复杯’”朝阳区第六届舞蹈普及推广赛上,万人齐跳交谊舞成了当天活动中的最大亮点。
“十多年前,我们这里群众文化队伍少得可怜,真正能拉出去的就两支队伍,一支是秧歌队,一支是大鼓队。”平房乡的一位文体干部回忆从前颇多感慨。“看现在,已有十几支队伍,还有区里的专业指导团队,这水平越来越高了!”他说的专业指导,是指朝阳区文化馆成立的文化服务配送中心组建的名师专家库,居民有哪些文化需求只要事先“定制”,名师就可“上门”提供免费培训。
想排练残疾人生活音乐剧,区文化馆帮他们请来了中戏毕业的专业老师。平房乡享受到的这种“以需定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朝阳将成为常态化。此外,朝阳区对群众文化队伍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增大。从2009年开始,朝阳区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扶持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今年更是投入了1000万元用于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还安排1500多万元财政补贴用于农村地区文化广场建设。充足的资金支持,优良的专业指导队伍,为朝阳区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到目前,全区已有千余支文体队伍活跃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