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绥德县在城市建设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中,做到文化传承、旅游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承,使文化成为一种标志、一张名片,形成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
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凸显文化魅力
绥德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秧歌之乡、唢呐之乡、石雕之乡和剪纸之乡。独特的交通区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赋予了绥德城市发展的独特文化优势及巨大潜能。县委、县政府为此编制了《绥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绥德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名州镇省级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疏属山景区建设详细性规划》《绥德黄土风情园整体详规》等10个规划,立足绥德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处理好文化元素挖掘整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打造红色革命文化、黄土文化、秦汉文化和陕北高原生态文化四大板块,力争把绥德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秦汉文化旅游胜地和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县。
加强城市文化硬件建设增强绥德吸引力
龙湾生态示范区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公园”。在示范区启动建设的绥德黄土文化风情园已完成总体规划,新修硬化道路28公里,风情园将凝聚特色的历史民俗文化,展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成为传播黄土文化、展示黄土风情的旅游文化景区。入口处的石魂广场上建起一对高19.5米的巨型石雕狮、34尊高6.6米的垒石底座石狮及周边照壁石刻,融入绥德石雕、牌楼、窑洞等元素,集绥德民间艺术的精华,形成气势恢宏的石狮阵容,巨狮腹内建成全国唯一的石狮主题博物馆,为“石雕之乡”注入新的内涵。
县城所在地名州镇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之一。街区规划总面积约31公顷,重点打造红色文化、秦扶苏文化、汉文化三大核心板块,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1.0764亿元。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汉画像石展馆已经建成对外开放,秦扶苏文化苑正在进行拆迁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绥德是一块红色土地,是西北革命的策源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区抗战的大后方。绥德县在原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建成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绥德师范学校校史馆、李子洲故居、郝家桥习仲勋旧居等一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营造了缅怀革命英雄、继承先辈遗志的红色文化浓厚氛围,成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此外,还建成了府州广场、文化广场、名州广场、蒙恬墓遗址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绥德展览馆、美术馆、少儿艺术活动中心国庆期间对外开放,游泳馆、剧院改造工程正在建设。层窑人家、华墙院、高家进士院、巽地楼、文渊阁、五龙庙等一批古迹遗址复原工作有的正在规划设计,有的已开工建设。
加强城市文化软件建设营造深厚文化氛围
走在绥德街头,桥头护栏、牌楼石柱、摩崖石刻随处体现石雕艺术、剪纸艺术、秧歌唢呐等文化元素,能工巧匠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各个景观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县上还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秧歌汇演、“陕北美食节”、“石雕艺术大赛”、“剪纸艺术大赛”以及举办剪纸培训班等形式,奠定了民间文化坚实的群众基础。县晋剧团、黄土地艺术团编排新节目,开展送文化到基层进社区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县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向群众敞开文化大门。书法协会、诗词学会、摄影家协会、剪纸协会等民间社团定期开展展览、笔会、研讨等活动。开展文明城市公益宣传,建成了廉政文化一条街、环保宣传一条街、平安建设一条街。同时,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鼓励和扶持城乡文化演出、文化展览、读书节等各类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每逢傍晚时分,大家走上广场,参与扭秧歌、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彼此交流并收获快乐。
文化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仅国庆节期间,绥德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3万人,刚刚建成试运行的绥德展览馆接待游客和市民2.3万人次。昔日旱码头,今朝新名州,绥德正在以崭新的风姿重塑“天下名州”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