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李智敏
2003年,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进行了整体改造,打造为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
综观改造后十年期间的发展,公园充分保护了城墙遗迹,改善了景观环境,成了周边及本地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它以自然景观、居民休闲功能为主,尚停留在单一保护、浅层次开发以及简陋展示阶段,知识性、教育性和旅游功能不足,无法满足旅游者对遗址文化价值的向往。
故而,经实际考察,笔者从旅游规划视角着手,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整体规划,在遗址保护范围内,拆除了违章建筑,去掉杂树,减少灌木层次,修补了城体。将现有的休闲活动场地及道路尽量移出土城,减少人为对土城的破坏。构筑石台阶、木栈道、木平台等,以满足人们穿行和参观的需要。穿行多的地段做了围挡,土城上普遍植草,避免城土的流失。
在景观规划方面,公园从东向西策划为角楼古韵、龙泽鱼跃、水街华灯、大都鼎盛、安定生辉、海棠花溪、元城新象、四海宾朋、双都巡幸等九大景区。
通过考察这九大景区的现状,笔者发现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在整体形象、主题定位、旅游吸引物、内部游线组织、标识和解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1.注重景观设计,弱化旅游功能
多年的环境维护和景观规划,突出了公园的生态环境优势,但是却忽略了对旅游休闲功能的开拓。园内现有设施和服务均以现代城市公园的标准建设,过度注重绿化效果、景观营造、广场空间等的布局设计,忽略游客对遗址公园所代表的历史知识和时代演变的探索的需求。旅游产品如主题旅游产品、特色体验活动等极少,旅游配套设施如导览系统、解说系统、公园休憩区、餐饮接待场所、厕所等不完善。
2.文化氛围不足,主题定位不突出
文化内涵应该是城市遗址公园的核心吸引力,然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整体文化氛围不足,园内除了几个核心地块的雕塑外,仅有河边的休憩座椅以车轮状展现蒙古族特色。土城墙以保护为主,未做太多设计,以树木种植其上,防止土城流失。然而,对乔木间隐约可见的土堆,游客难以在心中复原古城墙的厚重感。公园现在最广为人知的是每年的海棠花节,核心景点“大都鼎盛”也仅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城市广场,前往的游客较少。文化遗址的旅游功能未凸显,自然和娱乐氛围强烈,缺乏主题特色。
3.公园内部游线连续性差公园东西贯通六条城市机动车道,内部连续性被割裂。目前,城市道路建桥从公园上空通过,游人在桥下涵洞通过。公园内小月河河面上设有六座小桥,是沟通两岸的唯一途径。但是,每个小桥间距约800米。在游览途中很容易错过对面的景观或者不可避免地要走回头路,景点布局不合理,极易降低游客的游览满意度。
4.标识系统亟须完善
整个遗址公园内的导览系统十分不完善,景区没有或者没有明显的标识牌,有些景点名称写在一座楼阁或古房子上的牌匾上,不够鲜明。道路指引系统缺失,没有标注到下一个景点距离的指示标识等。关于重要遗址遗迹的介绍牌缺失或者简陋。作为遗址公园,配备标准的解说系统有助于游人理解景物,获取背景知识,公园现在几乎没有。
5.客流不足,以周边居民为
主
调查数据显示,来公园的人群45岁以上中老年比例最高,以离退休人员居多,多是附近小区以及来自海淀区的居民,大多是步行到达公园,其余则通过骑自行车、公共交通、自驾车方式到达公园,停留时间以2~3小时居多。一方面附近居民距离公园近,较为便捷,另一方面公园文化特色不明显,与公园周边的奥运遗址以及北京其他景点相比,没有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另外,公园呈带状、割裂分布,整体性不强,不便于团队游览,导致对非本地游客吸引力不够。
提升思路
未来提升应在现有优良生态景观环境的基础上,考虑以城墙遗址文化背景为依托,赋予公园其他的主题活动,通过多样化、创新式的形式来凸显“元大都城垣遗址”的文化主题,使公园成为人们了解元代历史和北京城变迁的文化展览长廊、北京及周边地区居民进行娱乐休闲的旅游长廊。
1.面向旅游者,改善公园配套设施及服务
在现有空间布局、设施建设、景观环境基础上,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完善公园标识系统、配备主要历史景点的解说系统(对元大都城市规划特色、土城构造特点、元代治水成就进行解说),增加公园内休憩区空间,将园内相关设施尽量特色化设计,包括长椅、长廊、亭子、垃圾桶、厕所等都要凸显蒙元文化特色。整改大都酒吧街业态设置,多建立主题性的餐馆、茶吧、咖啡吧等,与公园主要受众群体对接,带动人气。最后,在水面一定距离内设立跳台等,既增加亲水休闲活动,又便于游客来往河两岸,解决游线横向连续性问题。
2.创新利用城墙空间,打造“立体城市遗址公园”
现存土城墙遗址多通过绿化方式加以保护,可利用的空间较小。建议在保存较好的区段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修复,进而整合河流、河岸坡道、城墙等立体空间布局,将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成独特的“立体公园”。结合护城河现有水面及河岸景观,在城墙上面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休息座椅,开辟小型陈列馆、阅览室、茶吧、水吧等,为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登高远眺、俯视全城的休闲娱乐场所。
3.挖掘历史价值,提升公园的文化厚度
拓展园区历史文化的厚度和丰度,即不仅围绕元大都城垣做文章,更可以将文化展示空间拓展到元大都与整个北京城、元大都与整个中国都城建设及布局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深入挖掘北京城市格局的演变、城墙的历史沿革、突出大都城中轴线(即今日的北京中轴线)等方面的历史内涵,通过在广场建立沙盘、利用房车建立移动放映馆和移动图书馆等创新形式,展示《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突出元大都所创立的轴线对北京城市整体结构发展的独特定位和重要意义。
4.美化城墙夜景,融合文化主体展演项目
由于土城墙残垣受文物保护相关规定的限制,不宜直接进行进一步或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但可以通过灯光效果再现古城垣的壮景,继而借助绵延的土城墙为背景,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引进国内外大型场景表演节目或者元曲、元杂剧、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相关情节等实景表演节目,展现元大都繁荣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进而吸引人气,提升市场知名度,塑造元大都遗址公园的品牌影响力。
5.开发独具元大都文化特色的旅游创意商品
引进特色商店,围绕元朝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瓷器文化以及在手工业、天文等方面的成就,制作旅游挂件、微缩铜制品等创意旅游商品。利用元朝对外开放与外交场面、元大都的繁华都城面貌以及元大都遗址公园的主要景点和特色景观,制作明信片、收藏画册等旅游纪念品。以文化与景观为载体,以创意与个性为灵魂,营造主题文化环境,吸引游客,有效推广公园。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