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当其时。(本版图片来源:百度)
从十八大至今的两年里,是文化改革密集进行的两年,也是改革效果加速显现的两年。文化领域的改革,既反映着中国改革的大逻辑,例如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地位强化,又体现着特殊的改革思维,比如很强的导向性。
近两年,文化改革主要围绕着管理体制、市场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开放四方面展开,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步伐加快,文化创造活力极大增强。
1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
在四川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文化惠民演出有些特别,采用“点菜”模式。以往的惠民演出都是统一安排的,演什么百姓就看什么。但在这里,节目由政府统一采购,但内容是由群众确定的。“改制前,我们忽略了观众和市场。改制后,我们用最贴近民心的作品拉近与观众和市场的距离。”对于2014年2月开始的成都文化体制改革,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静深有感触。
位于江苏南京太平南路72号的南京文物公司,一度生意特别红火。最近两年,文物公司年销售额从巅峰时期的8000万元缩水一半,旗下十竹斋拍卖公司的业绩也大幅下滑,年成交额仅有一两千万元。去年7月,南京文物公司正式划归市文投集团,并于当年完成转企改制。重组十竹斋拍卖公司、组建十竹斋艺术品投资公司……这家 “古玩老字号”,迎来了转型契机。
“进入2014年后,文化体制改革已经释放出巨大的效果,在解放和释放文化生产力方面,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大量的国有文化单位进行市场化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信心越来越大。”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说。
从十八大至今,中央层面关于文化改革的政策频频出台。从2013年6月的《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今年3月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再到6月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这些涉及诸多方面的文化体制改革措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虽未直接谈论文化改革,但却明确了文化改革的大方向。
习近平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习近平的话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平衡艺术与市场?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逐利益的各种行为,都会受到市场和产权两方面的硬约束。文化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即使实行了管理层持股,受双重约束的文化企业也不可能“剑走偏锋”,更何况我们正在探索试验特殊管理股制度,改制后的企业绝不会在导向问题上犯规。
2文化服务走入田间地头
在商场购物累了,看一看陈列在橱窗中的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书画“养养眼”;小憩喝茶时,耳边悠然响起韵味清幽的古琴演奏;走进美术馆,赶上了一场免费的收藏讲座或是热火朝天的艺术品拍卖……通过“文化”和“商业”结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样的创新模式已在一些地方显现端倪。
文化不只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更需要“接地气”走入田间地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具体地指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十八大以来,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供给,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基本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广播电视从“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2013年12月,全国已有23.6万个行政村被划入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已开通“户户通”用户近1200万户。截至2014年10月,西藏90%以上的农牧户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2014年,内蒙古也将完成50万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任务。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字,截至2014年9月底,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19.49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217.69亿元,预计全年收入将超过280亿元。1至9月国产电影票房112.73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1.36%。2013年,全国新增银幕超过4500块;截至2014年11月,银幕总数接近2.5万块。
2014年3月,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研究提出国家各大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程度,各级政府的保障支出责任等,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标准”或均等化标准。
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
艺术和市场要实现互利双赢。
3文化逐渐成为支柱产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两年的数据恰恰支持了文化产业继续向好发展的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20亿元,同比增长28.7%;2014年1—9月,这一数额达到2453亿元,同比增长22.2%。
另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撰的《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估计达2.1万亿元,预测约占GDP比重的3.77%。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个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如果占到GDP比重达到5%以上即可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此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文化产业正朝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稳步迈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自然离不开文化市场的建立。“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文化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制后,还要经过市场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蔡武在谈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举措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推动现代文化市场建立的重要举措。2013年9月16日,中国文化产业领域首个“国字号”商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在北京成立。通过汇聚政府、民营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力量,民营文化产业商会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产业规划、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平台”,吸引民营资本注入文化产业,让民营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断向纵深拓展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催生形成新的文化业态。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层出不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4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11月9日,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亚太梦想的概念。
从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亚洲梦”再到“亚太梦”,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概念与内涵正不断传播出去,推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正在用中国话语向世界讲述。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日趋增强。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允许试验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允许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娱乐场所,允许外资企业在试验区内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文化领域不同程度的开放,吸引了全球文化企业的高度关注。
2013年11月11日,位于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入驻的文化企业超过150家,不乏佳士得拍卖、华谊兄弟、盛大网络等知名企业。外高桥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当天表示,他们在自贸区内投入使用的艺术品仓库只有短短的20几天,而入库的海外艺术品已经超过了2000件。相关的藏家还在陆陆续续编制清单,把他们在香港、伦敦和其他地区艺术品库中的藏品逐步转移到自贸区的仓库里面。
2014年9月28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纪念日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孔子学院工作,习近平出访南非、特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巴林国王、巴基斯坦总统访华期间,多次见证孔子学院协议签署或出席有关活动。2013年5月,他亲笔致信祝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孔子学院成立。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截至2014年9月,已有1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59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013年,全球孔子学院(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2.8万人,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参加人数920万人。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的同时,中国的文化企业也及时跟进,做出品牌,寻求海外发展之路。
2013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全力以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力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在海外300余座城市举办大中小型各类演出和联合演出5500多场,继续稳居全国海外演出领军地位。
同样,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2013年5月签约山西大剧院后,6月再次与山西省文化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向山西大剧院输送国内外不同种类优秀剧目的同时,它也依托市场优势,推动山西《一把酸枣》、《立秋》等优秀剧目和文化成果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柴逸扉 潘旭涛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13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