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评论记者徐宁
继去年创新推出团购式服务后,我市“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又有新创举,昨天,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有6家民营机构与“文化有约”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旦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良性互动起来,必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长期以来,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是,“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这种模式意义自不待言,然而仅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良性互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从政策层面来看,以往的政策即使有也多为零星分散,专门性的政策偏少,这些政策常因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往往“看得见、摸不着”。从参与机制来说,以往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多为冠名赞助、捐赠、建立专项基金等,形态上讲以个别企业的个别行为为主,尚未形成持续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从管理方式来讲,以往的监管工作有待加强,一些社会力量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由于动机、能力、资源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变了味道。这种情形之下,也导致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规模有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加形成不起来。
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良性互动,还得依靠良性的互动机制来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理念推向制度建设,这一视同仁的理念和保障,对众多中小民营文化企业来说,意义非比寻常。从我市的这次实践来看,也正是体现了这一“一视同仁”。在与6家民营机构签约之前,我市出台了《嘉兴市“文化有约”项目资金补助暂行办法》,其中“社会力量承接‘文化有约’项目活动的,补助标准参照公益性文化场馆”的条款,体现了政府理念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当然,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良性互动,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紧紧依托各种利好政策,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加快自身改革创新步伐,打破旧思维,破除各种束缚,加大发展力度,勇敢地去迎接挑战。
6家民营机构与“文化有约”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迈出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步伐,期待它们的良性互动带来的更多精彩能惠及更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