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小城山环水绕,花繁树茂,高楼、绿地、广场、商铺应有尽有,古风乡韵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辉,好空气、好景致带来了好心情!”这是外地游客对平利县城的整体印象。
“城市建设力度大,投入多,速度快,街道宽了,高楼多了,功能齐全了,景色更美了,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这是平利人的共同感受。
触摸山城脉搏,感知时代变迁,你会发现这座位于坝河之滨的小城实现了华美“蝶变”,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你款款走来……
大手笔运作,县城变“胖”了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座城市灵魂的塑造,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有科学超前的理念指导规划,做到以人为本、依法管理、阳光操作,多留赞叹,少留遗憾!”这是该县决策者形成的共识。
2005年,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区位和环境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实地“把脉”,奔赴发达地区“取经”,听取社会各界“声音”,“山水园林”、“精美县城”、“宜居宜业宜游”成为规划设计的基调。县城总规修编、“一轴四区”重点部位详规、绿地系统规划跃然纸上,县城规划总面积由2005年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30.4平方公里。
巨笔绘新图,县城建设“大戏”拉开帷幕。该县借助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东风,聚集财力、整合资源,高标准、大力度、快节奏推进城市建设 “脱胎换骨”。位于县城中心的女娲文化广场于2006年建成,总投资近亿元,占地3万平方米,五峰楼巍然屹立,两棵千年紫薇自成一景,文化长廊、音乐喷泉、石雕华表异彩纷呈,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大舞台”。迎着晨曦,近百名鹤发童颜的老人汇聚在紫霭溟蒙的广场上翩翩起舞。“广场建得好,县上在这里举办过四届茶文化节,我这老婆子表演的地方花鼓戏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退休教师陆彩凤喜滋滋地说。
大投入带来大变化。2005年到2013年,财政累计投资7.68亿元“激活”城镇建设引擎,坝河六桥飞渡、三级橡胶坝围水成湖、新正街和陈家坝“破茧成蝶”、南城新区拔地而起、坝河明珠熠熠生辉、亲水广场及杨家梁统筹示范区启锚扬帆……以坝河轴线的老城区、东区、南区、陈家坝工业园“一轴四区”大气磅礴,相映成辉。以“路通、地绿、水清、气净、灯亮、景美”为目标,城建人众志成诚,攻坚克难,北环路、西关路、中兴路等“断头路”全线贯通,供排水管网四通八达,强弱电入地和城区人行道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城区城市道路总长达到31公里,排污管网总长达到30公里,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05.1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45.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8.6平方米,2012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县城’’称号,2013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国家园林县城历经三年创建,今年将可达标验收。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8平方公里达到现在的7平方公里,一幅“人在画中游,路自景中过,车在园中行”的精美画卷在山城悄然呈现。
精细化管理,县城变“靓”了
夜幕降临,女娲文化广场华灯绽放,音乐四起,人流如织,人们或悠闲散步,或翩然起舞,或驻足观望,曲尽人散时,偌大的广场依然干净整洁、设施无损,惹得许多外地游客赞不绝口:“平利县城环境真美,市民素质真高!”
县城“长大”了,要让其永葆活力、美丽永驻,就必须注重“个人卫生”和“保健美容”。为当好“保健员”和“美容师”,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国家卫生、园林县城为抓手,突出建设、整治、管理、教育四大重点,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机制,由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由突击管理转变为长效管理,实现了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市场运作和市民参与的有机结合。实行四级督查制度,县委、县政府成立重点工作督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建立县级领导包片监督联络员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双创办组成效能督查组,根据创卫阶段工作重点,对单位、社区创卫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不定期对创卫重点工作进行视察监督。“四双眼睛”聚精会神找问题,齐抓共管抓整治,每个人心中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手上拿着一份合格的“答卷”。
创新管理模式,文明东风劲吹。城区层层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配齐楼院长、街道长,严格实行环境卫生“周检查,月通报”,对倒数后三名的单位予以罚款惩戒。充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队伍,理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全天保洁。落实职能部门、城区各单位和城市居民“三位一体”责任,推行“网格化”管理,条块结合,整体推进,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利用“天眼”工程对重点部位实行全天候监管,向“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迈出坚实步伐。实施“提素工程”,用春风化雨般的宣传教育,催开了城市居民心灵的文明之花,俯首拾起一片随风飘落的纸屑,清扫一处醒目的垃圾,擦净一根布满“牛皮癣”的电杆……他们从这些点滴做起,用心呵护城市的“脸面”。加强城管队伍教育管理,执法过程中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变“堵”为“疏”、变“管”为“扶”,一座座垃圾被清除,一个个旱厕被改造,一条条马路市场被取缔,一个个文明执法、温情服务故事被传颂,干群携手管理城市成为最美的风景。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一个“显山、露水、彰文、宜居” 的新县城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树立了富有江南水乡神韵的新形象。2008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卫生县城,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卫生县城”,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全方位兴业,县城变“火”了
陈家坝工业园区位于县城“西大门”,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按照“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园区承载、扩张总量”的思路,引进凯瑞斯服装、奕超电子等“无污染、低耗能、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该园区是平利县聚集城市发展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
城市的核心是“市”,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基于这种认识,平利县把城市建设当做县域经济的“发展极”,通过资金、土地、人口、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激活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动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和聚集力。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长抓不懈,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推行重点项目挂联帮扶和跟进服务机制,班子分工负责,对口帮扶,跟踪服务,确保城市建设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原则,完善了住房保障4+1体系,即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居住需求,“住有所居”的目标基本实现。2008年至今共开工建设各类公廉租住房3339套,总累计完成总投资2.5亿元,其中建成廉租房2064套、公租房1275套。
盘活城市土地资源,该县实施招商引资建成了一个全新南城,金缘上城、众鑫大厦、美佳星座、中兴佳苑、现代商厦、五峰佳苑、鑫华御庭、欧冠国际等重点房产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成为县城标志性建筑,结束了平利无高层的历史,商品房累计开盘达到60万㎡。第二中学、文体活动中心、中心幼儿园等重点民生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新(改)建公厕32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有力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使全县人口正在悄然有序的向县城合理流动,县城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
县城“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面孔”在变美,聚集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县城人口平均每年递增3000人以上,截止2013年底,总人口达到6.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9.6%,较2005年的16.6%提高了2.3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