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以往我们出门旅游总是“快乐并痛着”,旅游业的种种乱象着实让人头疼。就在去年的10月1号,酝酿多年的旅游法落地实施。新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视角,将提升旅游体验、旅游质量,国民出游率定为目标。
《旅游法》为行业整体的规范提供了依据,为产业升级延展出了新的空间。在新法提出的诸多新规中,最“实”的“变化”有三:不得强制安排购物、取消自费项目、不得索要小费。“小且实”规定对整个行业生态里的导游、旅行社、景区都产生了直接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规范不仅向这些行业内长期存在的潜规则直接宣战,同时也在倒逼行业参与者转变经营模式,创新服务方式。
这又到“十一”了,过去游客怨声载道的“购物点”现在生意还好做吗?那些“处处有惊喜,关关设门票”的低价团又变出新花样了吗?“伸手要小费”的导游,这一年又靠什么维持收入?我们记者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采访,今天咱们先去“购物点”看看:
黄山市屯溪区北海路上的丝绸展示中心曾是团队游客,不得不下车停留的“中途岛”。如今,店门口的大巴车消失了,一块“暂停营业”的告示牌无声宣告地着强制购物这种商业模式在“旅游法”实施之后的急速衰落。走进店铺,四五位店员正在打包收拾货品,这家店显然已经挺不到生意最旺的十一黄金周了:
店员:现在反正就是暂停营业,老板通知我们处理一下就回家了。以前每天十几辆车。《旅游法》出来之后一辆都没有啊。
沿着屯溪老街走走逛逛,等在门口举着小旗的导游基本销声匿迹,一家家以销售黄山茶叶等土特产为主的购物店,稀稀落落有散客光顾,销售太平猴魁的土特产店老板卢玉琴告诉记者,她家去年十一到现在,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
卢玉琴:要稍微差一点,现在我们都是靠散客,客人自己看到这个品牌就自己进来了,现在要品牌,提高档次。
黄山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案件审理科科长胡卫进介绍在黄山传统的购物点已经“折损”大半:
胡卫进:旅游法颁布之前,我们黄山市旅游购物商店有30多家,旅游法实施以后,全市的30多家旅游购物店有20多家基本处于半停业状态。
黄山的案例并非“孤案”,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周边,同样的客源困境也让当地盛极一时的怀药特产店“走量”艰难,多年靠着景区、旅行团做生意的丛女士看着竞争对手纷纷出局,自己也颇有危机感:
丛女士:现在反正生意不太好,这是真的,以前好的时候,反正比现在销售额要好,走量也大一点,前几年好的时候,是三五箱呀。因为去年严的时候是不让他们带团,不让进店,带团进店,周围俺这附近有十几家,现在慢慢都不干了,随着房价也涨,竞争激烈,利润很薄,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
看来像以前那样坐着等收钱的生意经在《旅游法》颁布之后,确实不灵了。但话说回来新法颁布也不是为了让购物点倒闭。相反,谁旅游不都得带点土特产送亲戚朋友?这部分的购物需求是强烈且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法解放的是被迫进店的游客,强拆的是“旅行社、导游、购物点”隐藏的生意链,下一步如何吸收散客购物的需求,才是购物点转危为安的关键。记者在黄山屯溪老街看到,这里很多土特产店铺门口几乎都有导购人员在吆喝,这在以往是很少看见的。黄山谢裕大滨江路店店长凌丹介绍,把文化融入销售是目前他们努力的方向:
凌丹:我们现在这个店是扩大规模,而且还是多元化的经营,给我们本地的几款茶叶,三款名茶,毛峰红茶还有猴魁,还有我们这边本地的特产小吃都有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宣传我们徽州的茶文化,以及饮食文化。
河南省焦作市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购物点想生存下去,必须主动出击,走“平民路线”:
工作人员:首先要保证旅游商品的质量,企业要主动到市场去寻求客源,在这个服务方面寻找突破,在这个商品的特色寻找突破,转变经营方式,导游带着旅游团过来,现在要主动到市场上寻找客源,或者通过网络啊,或者其他的方式,开发客源的渠道,让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
购物点之所以被游客深恶痛绝,除了强制进入外,严重的同质化和伪劣横行也是一大病根。全国一面的“茶”、“药”、“玉”让人对购物点的商品充满了“戒心”和“审美疲劳”。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购物点下一步路必须走差异化竞争:
刘思敏:未来的这些旅游商店,自己上门你就地销售,那么你的成本、你的管理难度就会小很多,对经营者来讲,就应该抓住这种机遇,针对游客的需求生产和推销,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不是要通过坑蒙拐骗。产品可以根据地域文化和地域特产相结合,才可能跟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美妙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