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家男孩,小学毕业后就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乡亲们致富,他正在用行动实践自己的梦想,他就是绥德县韭园沟乡高舍沟村返乡创业青年王浩春。
九月的陕北,秋高气爽,走在高舍沟村的路上,放眼望去,远处草滩地上的大型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悄然孕育着90后小伙王浩春的现代农业梦——食用菌种植。
90后的小伙闯劲足
初见王浩春,第一印象就是年轻却不失稳重。王浩春坦言,在外面的这几年他挣了一些钱,看到外面的变化越来越大,可是家乡父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生活却未能改变时,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他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去年5月份,归心似箭的王浩春毅然回到了高舍沟村。
究竟做什么、怎么做,当时他其实并没有想清楚。
当时,正赶上韭园沟乡致力谋划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发展的大好时候。王浩春在一次外出考察中,意外发现食用菌种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而这样的现代种植在绥德县还是一个空白,这让他眼前一亮。一番斟酌,他决定搞食用菌种植。掏出家底,又贷了些款,敢闯敢干的王浩春筹集了700多万元,启动了项目。
一块20亩的草滩地开启了王浩春的创业之路,从土地平整、水电路到厂区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他在韭园沟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所有审批手续,成立了绥德县韭园沟乡恒业现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第一次培育失败
迈出第一步往往是艰难的,尽管已拥有了大型厂区、研发实验室、先进的设备、丰富的原料。但在今年的5月份,由于液体菌种培育科技含量较高,技术人员经验缺乏,出现了菌丝体发育不成熟、培养料碳氮比失调、培养料酸化等问题,导致无法出菇,直接损失80多万元。就这样,王浩春的第一次菌种培育宣告失败。
在分析和琢磨后,王浩春意识到光有研发室没有科研团队是万万不行的。为此,王浩春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业科技大学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断加强液体菌种的培育能力。在试验的3个月里,技术员用他们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和技术,结合食用菌领域最先进的设备,定时对菌丝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比对,进而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8日终于迎来了菌种培育的成功,此刻意味着首批平菇、灵芝、杏鲍菇、黑木耳、金针菇、茶树菇、双孢菇等多个品种的液体菌种培育成功。
成功需要坚守
走进硕大的出菇间里,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生长出来的平菇,个个鲜嫩挺拔,长势喜人。现在平菇已正式投产,日均生产新鲜食用菌7000公斤,已经向周边县区销售批发。
据王浩春介绍,食用菌生产的主原料为木屑、玉米芯、麸皮、苹果枝等农业下脚料,而采用的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比传统技术栽培节省时间40天以上,省人力80%以上,而且环保可靠。
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王浩春在自己的企业,为30多名乡邻提供了就业岗位。“这里干活既干净又卫生,也不会感到特别累,以前想过外出打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到家人,真是不错。”马连沟村的薛大妈乐呵呵地说。
“浩春很有想法、有干劲儿,从回村到建厂投产,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我可以说是个见证人。”高舍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亚雄说,“一些村民在这里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每月还有两天的带薪休假日。公司还为每位员工购买了安全保险,他用人性化的管理,让大家工作起来更加愉快、安心。”
“生态循环农业必将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创业才刚刚开始,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在“现代食用菌产业”前冠上“恒业”二字,王浩春有他的深意: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事业。
采访手记
激情燃烧的青春
马蕊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谁都希望自己的青春激情燃烧,有的人停留在口头,有的人却在行动。
毫无疑问,王浩春是一个有激情的年轻人,他虽然读书少,但是阅历丰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在外闯荡,他的经历有艰辛、有泪水、有伤痛,可是辛苦的背后却是开阔的眼界和成长的经验,这些经历为他返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业要有激情,但光有激情是不够的,只有24岁的王浩春敢想敢做,可他的投资并不盲目,无论是前期论证,还是最后选中项目,都是深思熟虑的,第一次的培育失败后,他不放弃、不抱怨,反而冷静分析思考,更体现了他的成熟理性。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如何让青春激情燃烧?王浩春用行动来诠释,年轻的他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他心怀爱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乡亲们致富,第一步毅然迈出,并且看到了希望,前方还有许多未知的困难,但我们相信王浩春一定会坚守着自己的事业,并始终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