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现代农业的内涵是集约化、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规模化程度不够。经济林建设同样如此。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都比较小。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在积极促进土地流转,但效果并不理想,榆林市用于经济林建设的土地流转面积累计只有十万余亩便可说明这一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背后有多层因素。对土地承包者而言,由于经济林建设的回报周期多数在5年到8年,而前期土地流转、平整土地、购置苗木、生产道路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种经济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那些承包土地栽植经济林的,在最初几年多数都很艰难。
另一方面,由于榆林目前土地流转费用偏低,每亩地每年流转费最高不过二三百元,最低仅仅二三十元,导致很多农民积极性不高,甚至宁愿撂荒也不愿流转。
此外,据了解,在榆林已成功流转的土地中,有些只是口头协议。在保障措施不完善的当下,农民反悔,提前索要土地经营权的风险依然存在。
土地流转是经济林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为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该在土地流转方面出台规范性意见或法律法规,让人们有章可循。同时,对流转土地进行经济林建设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帮他们渡过前期难关。毕竟,经济林建设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