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华网太原10月23日专电(记者王飞航)记者22日从山西绛县文物局了解到,当地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修缮过程中,发现一块条石,经专家鉴定为金代官府颁发给太阴寺的一道“公据”石碣。
绛县文物局局长柴广胜介绍,近日绛县太阴寺在实施保护修缮工程时,从过殿西南角处取下一块松动的条石,准备重新砌筑。翻开后发现上面有刻字,后经整理拓印,发现该条石竟是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发给太阴寺的一道“公据”石碣。
文物专家解释说,此次发现的“公据”,相当于现在的《宗教活动场所证》,算是寺院的“执照”。据了解,由于金朝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是利用与限制并重的政策,政府严禁民间私自修建寺观,对确实需要存留的原建寺观,必须经尚书省通过出卖度牒和寺观名号的形式予以特许。
柴广胜表示,据碑文记载,太阴寺创建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现存正殿为公元1180年为雕印藏经而重修,“公据”的发现为研究太阴寺原建、扩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城东南15里的东华山脚下,现存寺院主体建筑南大殿为金代建筑,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涅槃卧像长3.5米,宽1.5米,由独木雕成,为金代原物,在国内仅此一件,珍贵无比。此外,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几经证实,太阴寺是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