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既是旅游资源富集县,又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县。近年来,巴马县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帮扶下,以旅游富民增收为核心,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以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为载体,按照“围绕旅游调结构,围绕旅游促发展,围绕旅游抓扶贫”基本思路,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充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长寿休闲养生产业,使旅游业成为长寿乡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县旅游接待人数从2006年的11万人次发展到2013年的263万人次,在创造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的同时,成功地培育了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巴马特点的旅游扶贫发展之路。
在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中,巴马瑶族自治县坚持以旅游开发带动扶贫开发的理念,把旅游与扶贫工作融合谋划。该县在东山、西山等贫困人口集聚区规划建设了民族风情旅游区、红色景区、生态观光景区;编制了盘阳河流域旅游业及盘阳河重点村屯发展规划,农家旅馆、休闲养生、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成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巴马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贫困村屯基础建设投入,在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又夯实了旅游发展的后劲。该县在东山西山旅游景区、赐福湖库区分别投入7371万元、47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旅游景区公路,惠及周边百姓。巴马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硬化100公里的村级道路,使每一个景区村屯都实施道路硬化,每一条道路都充分融合旅游公路、通过村扶贫公路、生产生活要道功能。该县还先后投入1300万元,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活动,打造风情旅游示范点,增强旅游扶贫产业活力。
结合旅游扶贫发展战略,巴马制定出台了《巴马县鼓励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和《巴马县旅游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针对酒店宾馆、农家乐、旅游商品开发及制作销售、特色餐饮、旅行社等旅游经营单位制定了详细扶持、补助政策,努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乡村鼓励发展生态观光、农家旅馆、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目前全县有农家旅馆近200家,仅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坡纳屯的农家旅馆,2013年就接待游客37.3万人次,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660元提高到2013年的1.7万元以上。巴马还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特色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油茶、龙骨花等产业。农业产品从自给自足向绿色、生态旅游商品转变,目前已形成系列旅游商品,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旅游扶贫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2年6月,国家旅游局将该县列为定点扶贫县。同年 12月,国家旅游局下达该县旅游发展基金补助经费20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巴马县旅游扶贫规划及平林村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经费开支。目前已经完成了儒礼桃花源服务中心的建设、敢烟农家旅馆的立面装修和景区的路灯建设;2013年12月国家旅游局再度下达了旅游发展基金补助经费50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巴马旅游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即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概念性规划、立项、第一期用地预审等前期工作,正在开展征地工作,计划2014年12月份动工建设。
2014年3月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率国家旅游局调研组一行8人深入巴马瑶族自治县就旅游产业发展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对巴马的旅游发展给予了肯定。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巴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引擎,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形成了关联互动、协调互动的旅游产业新格局。2013年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8.9%。
今年1-9月,巴马瑶族自治县接待国内外游客24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2%,其中入境游客23312人次,同比增长29.3%;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创汇891万美元,同比增长32.72%。
巴马瑶族自治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长寿健康食品工业园区,带动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快速发展,实现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脱贫目标,努力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基地。抓好特色人文、特色村镇和建筑、特色街区、特色景区、特色县城,打造具有巴马特色、巴马风格的广西旅游名县。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分享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中国旅游报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