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采风团的作家们在沣东新城参观 (记者 李明 摄)
“这两天,我在西安拍了很多可爱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中,反响特别巨大。我觉得这是一场时空穿越之旅,我们见证了西安古老的积淀,也见证了当代的生机勃勃,我相信,西安这座城市,值得每一个人深爱。”这是著名作家施战军在结束采访之际的肺腑之语,连日来,“中国著名作家看西安”新丝绸之路西安文艺采风活动在西安举行,包括多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的近二十位知名作家走过了西安很多地方,西安发展变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寻访丝路遗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本次采风活动名家云集,大家从位于古老的沣河东岸上的沣河生态景区开启采风之旅,参观了沣东现代农业博览园,感受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壮丽场景,探访了石婆庙,了解了昆明池的历史文化,倾听了牛郎织女的传奇故事,作家们每走一地都兴致盎然,抒发自己的赞叹和感慨。在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区,听到讲解员介绍这里曾是道北棚户区,很多作家都深深感慨,一位作家在现场就说:“我看过西安女作家吴文莉写的《叶落长安》,原来这里以前就是道北棚户区啊!现在我觉得这里很漂亮,这种大遗址保护模式,不但造福了市民,更是对大遗址进行了很好的保护。”而在大明宫IMAX影院欣赏完纪录片《大明宫》后,众作家更是连连赞叹,啧啧称奇。毕飞宇就告诉记者说:“这里曾是唐代最宏伟的宫殿,但现在成为遗址公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我觉得这样特别好,比在遗址上复原一个宫殿更好,既然不能恢复历史的原貌,其实就让他留白最好。”
此次采风创作活动的主旨之一就是寻访丝绸之路遗迹,见证丝路起点古城西安的历史变迁。当天下午,采风团来到了大唐西市,感受古丝绸之路起点如今的繁荣景象。著名评论家王国平对丝路风情街很感兴趣,那里的异域风情让他流连忘返:“虽然西市的盛景已成历史,但我们通过丝路风情街,仿佛看到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美好。”而女作家葛水平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唐西市坚持自己的风格走下去,一定会成为更为完整和鲜活的丝路起点。”
时空穿越之旅:叫我如何不爱西安
很多作家都形容此次文艺采风活动为时空穿越之旅,因为上午还在沣东新城农博园欣赏无土栽培的“高科技”,下午就到了关中民俗博物院欣赏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收藏。而现场观看的老腔表演,更是让作家们热血沸腾,女作家张燕玲说她都恨不得冲到舞台上,和老腔艺术家们一起演唱,那简直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老腔比摇滚还让人激动,深深地震撼我了。”
在临潼国家文化产业基地,作家们参观了骊山新家园安置工程,也参观了芷阳广场,还有新近落成的贾平凹文学馆。作家冯艺说他曾在上世纪80年代来过华清池,当年临潼街道脏、乱、差,如今面貌焕然一新,让他简直不敢相信。施战军几天来感慨颇深:“古老而厚重的历史已经融入到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在这座城市生活,你想不骄傲都不可能。虽然西安是古都,但在这里生活却没有压抑感,因为古文化不是负担,而带给这个城市以阔朗的感觉,让人喜爱又敬畏。而文化软实力也很强,有着陈忠实、贾平凹等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家,这是一个最应该有文化自信的城市。”
著名作家评论家热议西安印象
西安这座城,值得你自豪
■记者 肖雪
13日下午,参加“中国著名作家看西安”新丝绸之路西安文艺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在位于骊山脚下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行座谈会,热议几天来在西安考察的感受和体会,抒发对西安这座城市的赞叹和感慨。
施战军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这次来西安采风我的感触很多,大明宫、小雁塔、大唐西市、沣东新城、关中民俗博物院,一个个走下来看下来,很震撼。每天我都要拍很多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反响特别大,很多朋友说,没想到西安这么美。我想作为一个西安人,一定是非常自豪的,因为那么多历史遗存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就像是和历史生活在一起,每天都在不断地穿越。那么多无数人传颂、无数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发生在西安人的身边,就在你的周围,真是想不骄傲都不行。
如果要论起文化软实力,我想西安的资源之丰富在全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这其中包括了书画、文学、艺术和考古,这里传承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学艺术。我认为西安的作家、艺术家们应该拥有很强的文化自信,让文化和艺术在城市发展中及时跟进,把那么多西安著名的景点写进作品中去,借文学的力量传播城市的魅力。
林那北 著名作家、《中篇小说选刊》主编
这是我第二次来西安,15年前我来过西安,那时大明宫遗址公园还没有建起来。几天的考察下来,我在西安看到了很多造型独特、生动的建筑、文物,让我不能自已,忍不住拿起笔画了两幅画。
我对于城市的发展历史一向很关注,不得不说西安近些年的城市改造非常成功。我觉得西安市政府在城市改造上非常成功,西安原本的历史遗存基础这么好,而政府的眼光也很长远,政策举措科学有效,邀请名家精心设计,很好地保护了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比如大明宫,15年前我来到这里时曾经想象公园建成之后会是什么样。但这次来我看到的大明宫遗址公园,远超我的想象之上。在这座遗址公园里我是没有遗憾的,因为它既保留了原先的历史遗存,又带入了现代人的理解。最妙的是这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我们这样的文化人可以发思古之幽情。
再比如大唐西市,这是个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地方,集中了那么多异域风光,这是个跨界的地方,我有预感这里会带来很多文学创作的灵感。我想西安是一座一个月都无法游遍的魅力城市,我很羡慕西安人,因为你们就生活在千年的历史当中,生活在历史的丰厚遗存和纵深感中,天天都感受着文化和历史的涵养,你们西安人真有福气!
葛水平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这次的西安之行里,南五台脚下的关中民俗博物院和骊山脚下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这两个建筑的风格我都很喜欢。它们既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感觉,也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关中民俗博物院里收藏的那一个个院子对我很有吸引力,让我想到了汉字,它们都是方方正正的,犹如汉长安城的格局,也很像秦始皇兵马俑的脸型。我觉得汉字的发展脉络和汉文化的发展脉络其实是一样的,而汉字的很多演变关键点都发生在西安,与汉字有关的很多典故也都发生在西安,我想西安可以为汉字、汉文化做些事情,比如建一座博物馆。中国的历史走到现在,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不简单一味地停留在历史的奢华之中,而是真正忠于历史,让后人能看到历史的原貌。
冯艺 著名作家、广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西安,第一次来这里是上世纪80年代末,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这次考察给我的印象是面貌一新,城市给人十分舒服的感觉,已经完全是个初具规模的国际旅游城市。三天来,作家团看了很多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切实的感到西安市在历史遗存和文物文化的保护方面上了一个档次,制定了更高更远的标准,也做了很多实在的事。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展览厅里,看到那座被专门保留下来、作为棚户区改造历史见证的旧房子,我可以想象这里以前的状况。可见西安市在这片遗址的保护开发上动了真格、做了实事,遗址保护和市场开发一同进入,还在当地居民的安置方面考虑得很周到。
西安目前这种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形势,不仅在城市建设上上了一个台阶,在旅游开发上也上了一个档次。对于现在的西安来说,可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向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
张燕玲 著名评论家、《南方文坛》杂志主编
西安给我的印象是:大手笔。这个城市拥有的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是大手笔的,而几天的考察下来,我发现新西安的建设同样大手笔。在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上,西安市传承了文脉又开创了新貌,比如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将整个未央宫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门前汉代的柱础石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它们那样朴实无修饰,浑圆大气的感觉迎面逼来,而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步其实也就在这里。
在关中民俗博物院听到老腔时,我简直想跳上去跟着唱,那比现代的摇滚还要带劲。我觉得西安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你以为它只有历史,其实它在古老的文化上又能发出阳刚而热血的呐喊,富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李舫 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西安我来过很多次,这些年的成长我都很关注,可以说我是和这座城市一同成长的伙伴。西安代表着整个国家历史发展的文化脉络,如果从这个意义讲,每个中国人其实都是西安人。这里是抓把黄土都有故事的地方,每个西安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
这次考察给我最突出的感觉,是西安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目标非常明确,我们也都看到了这座城市未来的希望。不仅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汉唐风度,还非常大气,文化情怀、文化审美的大气。这种大气不光体现在大融资大策划大规模的发展方式上,也体现在决策者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文化自觉和自省上。另外还有一点让我感动,就是西安在发展大方向中对细小部分的拿捏和处理都很注重,政府把市民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放在了城市发展方向之上优先考虑。总结一下,这次我深深感到西安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文化充满关怀,在城市建设上完成了文化和历史与现代的嫁接。(记者 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