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金雨
国庆长假结束了,有人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黄金周的真实色彩。痛在哪?乐在哪?仔细盘点,黄金周里确实有不少地方值得关注。
首当其冲的,各地旅游不文明现象还是不少:深圳锦绣中华景区,5万个陶瓷小人大多被游客“顺手牵羊”;武汉中山公园,保洁清理垃圾的速度赶不上游客扔的速度;合肥植物园,有游客直接带着孩子在水池里洗脚。新《旅游法》实施虽已一周年,但欠账颇多的文明旅游教育,显然仍需继续负重前行。
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今年的黄金周里还出现了一些“异景”,值得研究。
比如说“不红的商品”。不少游客发现,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一样的木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而与此同时,景区宰客欺客现象也不少:鼓浪屿轮渡对外地人涨价;五台山卖出400元一份的天价台蘑炖山鸡,游客大雁塔留影被索1380元。眼下不少景区虽然依靠门票经济就可赚得盆满钵满,但旅游商品增值服务大打折扣,肯定摊薄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分量。对旅游管理部门来讲,是不是可以通过门票价格严管,倒逼相关景区、地方政府在完善地方特色旅游服务上再多下点工夫呢?
再比如“不热的景”。不少热门景区出现了新现象——九寨沟、黄山、庐山、井冈山等客流量并未出现往年“井喷式”增长的局面。与此同时,贵州等相对冷门景区却不再“冷”,很多游客为了躲避拥堵,去一些以往关注度不高的景区,结果发现抱同样心思的人也不少。当游客不再扎堆热门景区,而是逐渐学会发现浮躁时所未能发现的风景,开始细细掂量风景与服务的成色,旅游目的地要怎样迎合这样一股风潮?
当然,黄金周里还有不少好消息:三峡大坝开始对中国游客实行门票免费;错峰出行成共识,长假最后一天湖南高速及长沙城区未现大堵;西安市垃圾兑换矿泉水活动换出文明出行新风等等。这让我们看到,以管理、执法的创新冲刷不文明污垢,其空间相当大。
国庆长假的喜与忧,我们一起经历。从各级政府到每一个国民,都无法置身事外。上班了,大家多反思这些问题,才能让日后的黄金周多一份满意,少一点纠结。
编辑:秦人
关键词: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