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李颖科:
传承文化坚持特色 要建城更要建镇
省人大代表李颖科认为,“陕西城镇化建设,应该着力彰显陕西文化特色。”他说,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来说,应该彰显陕西历史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绵延不绝,城镇村镇也是陕西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横向的区域文化特征来说,陕西有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文化特征各自迥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着力彰显这三大不同区域的城镇文化特征,显示出陕西城镇文化建设中的个性特色。
陕西发展城镇化要考虑后发优势,要吸取一些国内城市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尽量少走弯路。他认为,西咸新区提出的“现代田园城市”的模式和理念就很先进,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既有城市的架构,又保留了农村的田园风貌。”
心目中的新城镇
“新型城镇化提倡个性化、差异化竞争。陕西城镇化建设要培育特色城镇。比如说关中区域,城镇化建设中就应该带有鲜明的文化符号,以及民俗标签,彰显出各自的特色。”
白世峰:
离土不离乡 实行就地城镇化
作为来自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和平村的农村基层代表,省人大代表白世峰表示,“城镇化实施关键是解决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居住,生活就业有序发展的问题。 ”
白世峰说,大拆大建无序延伸,城市人口较快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增加等社会问题和“城市病”, 同时,大批失地农民进城带来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中央提出大城市要以扩张型规划转向限定边界规划,作为一个大型城市,西安市限定城市边界,城镇化向周边扩张很有必要。
“要在县域、区域有工业支撑,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实行就地城镇化。”白世峰建议,城镇化不是农民放弃长期居住乡土和旧居所,又到一个陌生地方去重新开始。而是对符合环保要求、产业对口、效益良好的工业企业园区,要提早规划。不要高成本把村庄拆迁走,而是就地城镇化,让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留下来发挥作用。慎砍树、慎填湖、少拆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情。
心目中的新城镇
“老百姓离土不离乡,在熟悉的地方,依托就地工业化,有着城市化的功能配套,有学校、医疗、购物、便捷交通、良好环境、配套物业服务,群众可以就地享受城镇化,既解决劳动就业,又有可靠的收益和长久保障。”
王浩:
实现人的城镇化 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转变身份进入城市,面对新的生活方式难免会无所适从,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
省人大代表、蓝田县县长王浩表示,新型城镇化其实最根本的是人的城镇化,顺利推进城镇化,核心在于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发展环境和心有所安的精神家园。
他建议,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槛;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群众进城的同时有持续、稳定且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的收入;要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质量,让小城镇吸引吸纳更多农民;同时加大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就业水平,防止出现靠出租分红生活的“食利族”,让他们有能力有条件融入城市,实现与城市的真正融合。
今年我省将有90万农民进城,对这些“新型城市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政府要以人为核心,突出服务功能,为新型城市人的转变做好服务,而不是刻意要求、强制改变。要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城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他们逐步适应城市生活,“让他们既可以享受城市便捷便利,又可以保持田园生活方式和农村风貌。”
心目中的新城镇
“蓝蓝的天,清澈的河水,空气清新、泥土清香……新型城镇应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居住舒适。功能和城市一样完备,发展和城市一样繁荣,农民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资源,保留着比城市更好的生态和山水,还有对美好民俗乡约的传承和延续。”
郑维国:
加大支持力度 促进山区新型城镇化
省人大代表、宝鸡市凤县县长郑维国表示,山区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比平原县的难度更大、问题更突出。他说,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尚有1689户5408人仍住在深山老林和交通不便的高山区域。对这样的山区县,必须按照“重点城镇引领、新型社区承载、特色产业跟进、扶贫开发托底”的思路,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他建议省政府加大对山区县城镇化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建议尽快出台秦岭浅山区人口向小城镇转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创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转,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加快城乡一体化。
心目中的新城镇
“将山区分散居住的群众,搬迁安置到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较好的公路沿线区域集中居住。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新型社区,逐步提高公共服务和就业承载能力,促进山区群众适度集中、有序进城。” 记者 程慧
集思广益
提升城镇建设质量 避免“城市病”
省政协委员建言新型城镇化发展
提升城镇建设质量 避免“城市病”
本报讯 (记者吕华 实习生康迪) 如何推进我省小城镇快速健康地发展?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们从科学规划、信息基础建设等多方面提建议。
强化规划的科学引领作用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集体提案建议,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一视同仁;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政府投入比重。同时建议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同时系统研究小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体制机制因素,可先选择部分试点示范镇,在镇、村两级层面实现同等待遇,突破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