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村民用瓮的碎片保护土墙
村里的窑始建于清代
记者在村里找到了目前唯一还健在的窑匠,78岁的关举仁。关举仁说:“窑是湖北麻城人老何在清代帮忙建起的,当时是村里的关家、代家和邱家合作办起的,我的曾祖父就是其中一个窑主,距现在少说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前可是远近闻名。”
他告诉记者,自己19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到窑上当学徒,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窑场停产,他才退休在家。瓮窑沟窑场解放后被县上收购,改为县办企业,工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记者在关举仁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年的窑场,在村子后面不远处的山坡上,记者看到用两个罐做眼睛、窑口当龙嘴的“龙窑。”他告诉记者:原先龙窑长得很,现在只有六七十米长了,宽约1.5米,前几年,窑场坍塌,也没有人管了,村民就在上面开垦了耕地,种上了庄稼。经历了200多年风雨的“龙窑”窑口如今被侵蚀成像墓洞一样大小。
“那时非常热闹,沟里头开饭馆的,卖百货的,啥都有。从解放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窑场干活一天能挣一块多钱工资,最大的瓮高约一米,能卖7块钱,中号的瓮能卖到6块,一些腌咸菜的小罐罐一两块钱,都被外地人上门拉走了,有时候还要排队等着出窑。”见到记者拍摄窑场,年长一些的村民说。文/图记者张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