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山花》创刊号首页。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近日寄语陕西作家:“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我坚信,陕西的厚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路遥。”
从延川走出的路遥和史铁生,非常认同《山花》之于他们的作用,早在1980年就异口同声地盛赞过《山花》。1982年,路遥在《山花》创刊十周年之际激动地写下《十年》,热情地讴歌了《山花》的贡献:“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转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正是这一点。近几年,故乡的朋友们经常寄来新出版的《山花》。尽管我现在每月都有别人送来的读不完的刊物,但我常会立即放下其他报刊和手中的工作,马上认真地读这张小报。这如同是在读一封家书,每一个字都是亲切的,让我感之不尽,思之不尽。是的,《山花》仍然是那样一张八开的小报,在当今报刊林立的世界里不是为世人所挂齿。但我对它永远怀有一种深深的尊敬。正如一个人不管怎样壮大起来,也会对自己衰老的母亲永远怀有爱戴和敬意一样。”1984年,史铁生这样赋诗道:“延川好,宝地不多得,黄水长流入大海,山花烂漫遍全国,人才辈辈多。”
经过40多年风雨历程,《山花》现在已经变成一本县级文艺双月刊,继续承担着培育文艺新苗的作用。而“山花”早已成为延川县乃至陕北高原的独特文化品牌,赋予了特定的历史与时代意义。这种现象,也留给我们许多实实在在的启示:如延川这块贫瘠的土地为何能长出常开不败的“山花”?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把原汁原味的文化提升为真正的艺术?我们的地方政府怎样才能把一种自发的原生形态的文艺现象,培养成造福一方的文化品牌?等等。
事实上,薪火相传的“山花作家群”现象,引起了国内当代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新世纪之初,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红秋博士就注意到这个现象,在其博士论文中进行了专章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马佳娜,其硕士毕业论文也是专门研究“延川山花”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山花现象”与“山花作家群”的研究还会深入进行下去。
我们有无数理由相信:“延川山花”,这朵鲜艳夺目的高原之花,在未来的时空中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姿,绽现无比动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