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小雁塔塔顶的砖上刻了不少名字,有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溯源
“刻字于石”本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到此一游’、‘××驾到’等文字,很多人从小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就屡屡看到,于是乎觉得这很有‘纪念意义’,很有浪漫情怀,于是依样画葫芦。”网友“余杰”对此现象进行分析道。而在“梁齐齐”事件后,“《西游记》说”成为不少人的想象。
央视86版《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如来的手掌翻了几个筋斗云之后,以为到了南天门,就在如来的手指上撒了泡尿,并拔了根猴毛化作毛笔,在如来中指上大笔一挥“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这一幕成为不少观众眼中的经典。于是,有人认为,“到此一游”源于国人对悟空的模仿。然而,在小雁塔塔顶所见的刻字“南新民,七六年”,那个时候《西游记》还没上演。可见,可怜的大圣背了黑锅。
“刻字于石”究其渊源,似乎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商王刻字于龟甲,形成甲骨文;秦王刻字于泰山,留下珍贵的篆刻;霍去病封狼居胥,不朽功业。一些名山大川的摩崖石刻,就是古代文人骚客们的“到此一游”的遗迹,时过境迁这些刻字则成了一道人文景观。记者了解到,独属长安的“雁塔题名”就本是风雅之事。
1983年小雁塔出土的明代“陕西武举雁塔”记名碑上就对此事进行了记载。从唐代神龙年间开始,历届新科进士都聚集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明代嘉靖年间之后,朝廷下令各地增设武试,以选拔民间习武人才。被选中的文、武举人欢乐心情不亚于唐时进士及第者,也模仿唐代进士雁塔题名的风雅,聚集塔下题名留念,大雁塔归了文举人,小雁塔归了武举人。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在小雁塔留有陕西武举题名碑。
献策
还需自律和挺身而出
原本的风雅之事如今演变成了不雅行为,不能不说是我们当代人的尴尬和遗憾。“梁齐齐”这个大名,上一周几乎国人皆知,这一文物身上根深蒂固的“牛皮癣”,就没有治愈的可能?
之前,曾有人建议在人文景点竖“留念碑”,方便人们留名。但记者在小雁塔看到,即使用来护塔的围墙上,也是一块砖也没落下地刻满了字,几乎是一块砖一个人名。但是,在脱离塔身的护座和碑石上,却无一人刻字。虽不能断定出现此现象的缘由,但以此推断,加之游客众多,竖“留念碑”似不可行,因为人们只热衷于塔身。
网友“嘻哈一族”支招说,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要想告诉别人自己曾经到某某地方一游,完全可以通过拍照后发微博、发微信等方式。“自律很重要。”
记者在城墙上走访时遇到市民王先生,“这些人恨不得把城墙凿穿啊!”他说自己办了年卡,经常来城墙上走走,沉浸在历史的沧桑中内心会有平静感,可看到那些刻字非常痛心,“可惜我一直没有遇到,如果遇到,我肯定会阻止他们,严厉地斥责他们”。
“我不是宣扬自己,但是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我看那些人还怎么好意思!”王先生说。
(记者 敬江晴 文 / 王警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