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3年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2013版]网上订购,三秦游官方网站。
《2013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511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野菜与诗共甘甜(1)

2013-3-24 11:22:00  来源:西安晚报  进入论坛


春天的田野里,大人们在挖野菜,孩子在放风筝。


苜蓿 记者 尚洪涛 摄


荠菜 记者 尚洪涛 摄

 □祝喜堂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广袤肥沃的大地上,甘美如饴的各种野菜,齐刷刷、嫩生生地冒出土来,一抹青绿,肥硕茁壮,饱含乳汁。野菜,丰美了老百姓的口福和日子,也飘香了诗韵画意、文化典籍、民族风情,甚至爱情……

小蒜 薤(音:械)白,陕西关中俗称小蒜,又叫野蒜。它的茎叶细长青碧,状似细葱;它的根茎,形如大蒜,可入醋腌制,口味甘甜。食用时,可油炒,味道鲜美,如同调味品。

因为小蒜细长的叶子上时常带有露珠,在古代又称薤露。从先秦到汉代,人们常食薤菜,又把它与露珠连在一起,预示人生虽则短暂,但却生生不息。《礼记·内则》写道:“脂用葱,膏用薤。”指将小蒜捣成蒜泥,作食用调料。《汉书》记载,渤海太守龚遂还劝告乡民,将小蒜多多栽植在自己宅院。当时又称“宅蒜”、“家芝”,意指它像灵芝一样珍贵。

不要小看平凡、野生的小蒜,它曾经融入一曲历史悲壮的挽歌。据《汉书》记载:刘邦灭掉项羽之后,又下诏“诛灭”壮士田横和他部下的五百名英雄、贤人。田横自刎而亡,五百英雄无不悲愤恸哭。于是,集体来到田横墓前,齐声高唱《薤露歌》,随之,集体为田横殉身。这一曲挽歌,着实唱出了小蒜的品性和精、气、神:那滚落的露珠渗入泥土,又升华凝聚成露珠,滋养着小蒜,也滋养着人们;小蒜何其悲壮,一如五百英雄的壮歌,飘香了人间的春天。

荠菜 野菜中最有名的恐怕算是荠菜,关中人俗称它为“荠儿菜”、“油勺勺”。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意即它能济世济人济苍生,功莫大焉。

荠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荠菜包子、荠菜饺子,被誉为美食佳品。不仅如此,荠菜又被称为“天然之珍”——它能清肝明目,中和脾胃,调血降压。因此,民谣唱道:“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宋代大诗人苏轼是个“荠菜迷”,他在诗中写道:“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令僧舍煮山羹。”他还发明了名传四海以野荠为原料的“东坡羹”。诗人陆游品尝了“东坡羹”之后,吟诗道:“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峨岷指苏轼故乡)。”

小小的野生荠菜,也书写出唐史悲戚的一页。平定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将父亲唐玄宗的内侍高力士流放到岭南五溪。高力士看到山野中的荠菜无人采食,联想到自己悲凉的遭遇,他吟出诗来:“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而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不仅将荠菜入画,还在画上题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陕西眉户现代剧《梁秋燕》曾经轰动全国,至今仍然久演不衰。该剧一开幕,就是农村姑娘梁秋燕去挖荠菜的动人唱段:“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虽说野菜儿不值钱,也是娃娃伙心喜欢。”而她与农村青年刘春生的婚缘,也是由荠菜“传情作媒”的。此刻的荠菜成为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爱情的象征。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