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网络购物以其便捷、低价的特点成了众多消费者热衷的消费方式,但在享受方便与实惠的同时,围绕电商营销、服务以及商品质量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让消费者平添了不少疑惑和忧虑。此次,我们将揭开隐藏在电商行业里的秘密,让你的网购生活变得更明白、更安心。
秘密一:“货不对板”夸大宣传
案例:去年6月,刘小姐在某电商平台选购了一款用红色粗字体醒目标注“无香料、无色素、无防腐剂、无酒精”的晒后护理产品。但在收到货品后,细心的刘小姐却发现该产品底部用小字标注的成分表中却清楚地印有“酒精”两字。顿感上当受骗的刘小姐很是气愤,对酒精略微过敏的她原本是冲着产品“无添加”的介绍才最终下单的,但在刻意小心地千挑万选下“中招”,总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
分析: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在网络购物时不能直接接触产品实物,因此电商对于商品的描述以及提供的图片展示往往就是绝大部分顾客在选购新产品时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前文案例中刘小姐的遭遇在如今的网购消费环境中并不是“个案”。记者从消保委处了解到的信息,有关电商“夸大产品”方面的投诉在近年来已成上升趋势。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网购风险,记者建议消费者在网购非熟识的新产品时,应尽量选择口碑较好、信誉度较高的大型商城平台。如在收到网购商品后确实发现实物与网页描述不符的情况,应第一时间保存好各种网购单据以及原商品的页面宣传截图,用以保障后续的维权投诉。
秘密二:“双重标价”存在误导
案例:去年暑假,张先生计划带着太太和儿子一起前往香港迪士尼游玩。出发前特地通过网络“淘”起了“亲子装”。在一番搜索之后,一款印有米奇与米妮图案的短袖T恤组合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这款T恤单价标注的“市场价”为169元,“优惠价”为39元,张先生因此拍下了两套不同颜色的亲子T恤套装。但在对收到的衣服进行清洗时,张太太惊讶地发现T恤不仅出现了严重的褪色,连原本的印花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分析:网络购物的价格优势历来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电商企业往往会在商品定价方面做足噱头,故弄玄虚。而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便是前文张先生所遭遇的“双重标价”。
所谓“双重标价”,就是指电商企业除在销售页面上设定商品实际售价外,还额外标注有“原价”、“市场参考价”等其他名目的不同标价,且两个标价间的差距普遍较大。在实际网购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电商企业都会采用这种“对比战略”。但这些所谓的“原价”、“市场价”大多都是电商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商企业在缺乏实际市场依据情况下制订的“双重标价”已经涉嫌违规。
秘密三:有特价无库存
案例:“货比三家,比到最后发现要买的特价商品老是显示缺货,这不是蒙人嘛!”刚刚接触网购不久的潘女士显得非常气愤。热衷于比价的潘女士通过搜索和对比找到了低价、特价商品,点进去却经常会遇到网站页面上显示“缺货”、“暂无库存”字样的情况。潘女士还介绍说,有一次明明已经下单了,第二天却收到网站的缺货通知,告知潘女士订单已经终止。
分析:电子商务虽然属于新兴行业,但本质上还是零售业。电子商务操作中,由于购买和发货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异步进行的。为了适应这种异步销售过程,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系统中一般会分成可销售库存、订单占用库存、不可销售库存、锁定库存、虚库存、调拨中库存等多个部分。
潘女士所遇到的情况,最有可能就是“锁定库存”这一环节了。在销售中,降价是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促销方式,成功的降价促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商品一售而空。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销售方并不希望这么快就将所有的库存都售出。有的时候是因为所有库存全部降价促销的成本很高,有的时候是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采购,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希望将这一产品的降价作为引子,带动网站的流量和整体销售。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电商就会采用锁定库存的方式。库存被锁定后,无法直接销售。促销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用库存为0,无法继续销售,必须在解除锁定后才能转化为可销售库存,继续进行销售。
秘密四:虚假评价吸引消费
案例:“明明看到的都是好评,怎么到手的东西那么烂?”赵茵最近在某网店买了一件韩版大衣,可到手发现,衣服与图片式样有所出入,色差明显,做工也非常粗糙。“这件大衣我本不想购买,但看见网站首页上清晰地标注着‘月销千件’,且用户评价都很不错才动了心。”由于商品本身并不算太贵,不想过多纠缠的赵小姐也就打消了退货的念头。
此后,在进行商品评价时,赵小姐按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了差评。但随后她发现,自己的差评没两小时就被淹没在了“水军”的好评之中。“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网上的好评都有玄机”。
分析:买东西先看评价是大部分买家的习惯,看到好评较多时,自然对商品留有不错的印象,反之可能就会打消购物的念头。因此,对卖家而言,维护好产品评价很重要。而这也就致使市场上出现了专业的“水军”,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给商品刷出很高的信誉,甚至使其列入同款销售排行榜的前列。而许多带有“从众心理”的顾客往往会被这种虚假的“高销量”及“高评价”所蒙蔽,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下单消费。
虚假评论和销量常常会误导消费者,所以当我们在选购商品时,应保持理性按需购买,对评论多留些心眼。当发现评价只是给予好评而不留言或留言属于对任何产品都适用的空话或套话时,就应多掂量掂量评论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