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彬县城西10公里的大佛寺村清凉山下。是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邠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坂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
2013年10月14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派加拿大籍专家狄丽玲(Lynne D. DiStefano) 对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进行现场考察评估,专家对此处丝绸之路申遗点给予满意评价,标志着大佛寺石窟申遗工作完成迎接国际专家的考察验收。
沧桑大佛寺
“彬县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有趣的民谣形象地把彬县大佛寺,这座关中地区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所唐代石窟寺院的雄伟高大描述得淋漓尽致。
说起大佛寺,无法绕过历史上那场惨烈的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李渊攻占长安称帝,而占据陇西的薛举自称秦帝,定都天水(今属甘肃),拥兵30万,谋取长安,意图争夺天下。七月,薛举率军进攻高墌(今陕西长武北)。李渊派李世民率军迎战,因部将不听坚壁疲敌告诫,仗着兵强马壮丝毫没有防备,结果遭薛军偷袭,大败于浅水原(今长武西北)。薛举命军中将被俘的唐军士兵断舌割鼻、凌辱至死,又将唐军数万具死尸堆成一座小山,用土封上,造了一座所谓“京观”,以炫耀武功。此后不久,李世民借机率大军卷土重来。他骑着“白蹄乌”,只带了数名精锐骑兵,率先杀入敌阵,薛军大乱溃逃。
战后,李世民命人在彬州清凉山上雕刻大佛,以此纪念和哀悼那些战死的英灵,以安慰生者,同时起到弘扬佛法的作用。石窟建成后取名“应福寺”。北宋仁宗皇帝为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时,改名“庆寿寺”。一般因窟内佛像高大雄伟,俗称大佛寺,从明代一直沿用至今。
大佛寺石窟依山凿窟,雕石成像,岩体为砂岩,共有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另有经幢2件、碑刻8通、题记178则。“大佛寺石窟是成规模、延续性地体现了唐代长安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不仅使人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政治中心长安地区佛教艺术对后期石窟寺造像的深远影响,而且从更宏观的视野揭示出长安地区佛教艺术对东亚地区的影响。”陕西省申遗办主任周魁英说,大佛寺造像设计理念与由此形成的印度、中亚、内地彼此过渡以及相互融合的艺术风格又成为丝绸之路文明交往的突出象征,实现了丝路传法与传法丝路的双重历史使命。
保护方案“步步精心”
2006年大佛寺石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佛寺石窟申遗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7月最终确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名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大佛寺石窟根据重新确定的申遗名单踏上申遗历程。为了确保大佛寺石窟得到有效保护,提升其科技保护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大佛寺石窟保护管理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大佛寺石窟保护规划》和《大佛寺石窟综合信息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案》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意见进行修改。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对大佛寺明镜台加固工程进行勘察设计,2012年4月该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在石窟环境整治中,完成院内广场、明镜台台面铺砖改造和院内游园路拆除、绿化整治工作。拆除原有办公区内彩钢房,在院墙外新建仿古办公用房,办公条件大幅度改善;拆除文化遗产区内房屋150余户,对僧房窟前进行绿化。312国道火石咀至大佛寺段改线工程正在抓紧实施,竣工后将为大佛寺石窟提供680亩的环境保护和绿化用地。
中德联手保护大佛寺石窟
大佛窟是大佛寺内最大佛窟,凿于唐贞观二年,平面略呈马蹄形,面宽34.5米,高约28米,进深18米。其内主像为西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左、右侧分立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为高浮雕石胎泥塑,并施彩绘。大佛背光边沿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题记。
中德两国在大佛寺石窟开展文物保护合作期间,中方根据合作协议派出10余人次的技术人员分批赴德国进行学习和研究,德方也派出技术人员赴中国大佛寺石窟进行合作研究,这些技术人员对大佛寺石窟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以中德合作保护工程为主的保护维修工程基本保证了石窟本体的安全,已全部完成大佛窟危岩加固,解决窟顶的安全隐患,考古清淤使大佛窟重现原始地面。通过对大佛窟、佛像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石窟和佛像的应力状态;通过对洞窟和佛像稳定性的全面评估,为今后石窟加固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大佛窟稳定性监测、砂岩风化原因和保护方法也在进行研究。
历史上曾多次对大佛寺石窟进行过修缮和保护,使其在今天依旧保留唐代艺术风格。为确保大佛寺石窟内部安全和文物的防破坏能力,按照文物一级风险等级要求对安防系统进行更新,成立安全监控中心对整个山体洞窟和可能的破坏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选取大佛窟和石窟室外环境为代表,实现文物本体监测和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功能,为遗产区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测技术手段。
在保护利用中传承文明
文化遗存究竟是保护还是利用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大佛寺石窟申遗给彬县的答案是“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存应该保护但保护不是唯一目的,还应该让文化遗存服务于群众,如果文化遗产不能服务社会保护就失去了意义。
申遗的过程,其实就是宣传展示文化遗产的最好体验。聘请设计公司制作完成丝绸之路遗产标志牌、解说牌、导视牌、警示牌等标识解说系统和座椅、垃圾箱的制作安装;完成电子门票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售票和检票升级,达到控制游客数量和实时统计游客数量功能;建立放映厅,形成组合影像等石窟三维数字化展示;根据专家意见做好现场讲解员培训工作,要求讲解员熟悉现场情况和各种资料,讲解词要和申遗文本一致;加大遗产地沿线的宣传,使民众及利益相关方认识到申遗的意义和通过申遗带来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实惠,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到大佛寺石窟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中来。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可在本体周边进行环境整治,环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调整。由于世界遗产保护根本目的是可持续服务大众,所以要尽量保持文物的真实性,给予最少干预,尽量延缓文物衰老,让更多子孙后代能看到前人的伟大艺术与自然造诣。数年来,在大佛寺石窟申遗各项工作中,彬县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文化遗产由单体保护为主向整体保护为主转变,由单纯保护向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通过申遗过程最终达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目的。
12月17日,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决定牛河梁等12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元中都等31个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其中我省靖边县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和南郑县的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立项名单。
此次立项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靖边县城北的红墩界乡,为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的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遗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东城和西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人文旅游价值,对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南郑县梁山镇,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汉代墓葬群、千年禅院及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价值,是汉中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排他性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据了解,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陕西有汉阳陵、秦始皇陵和唐大明宫遗址三处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和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立项名单。
编辑:秦人
关键词: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