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科学决策,为陕南地区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机遇。镇安是个国定贫困县,又是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涵养区。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县委、县政府科学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的战略定位,依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支撑镇安科学发展。
一、立足青山绿水,构建生态产业链条。
构建生态工业链。依托丰富的黄金、铅锌、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构建优势矿产-开采选冶-产品深度系列开发;石灰石矿―生产水泥-制作水泥系列产品等主导产业链,加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培育尾矿-伴生矿回收利用;尾矿-生产水泥、制作免烤砖瓦;黄金尾矿-提炼石墨、生产微晶玻璃和窑变色釉等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链,奋力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
构建生态农业链。依托丰富的水力、生物资源,有序开发旬河、月河水力资源和绿色农畜产品,构建自然水—水力发电—电站库面养殖、游乐与电能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良种—种植(养殖)-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深加工开发—副产品生产饲料、有机肥的循环产业链,形成农户“圈—沼—菜”、大型养殖场“场—沼—地”、林产“药—养—加”三个“三位一体”的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把镇安建成全省绿色产品基地。
构建生态旅游链。加快木王山、塔云山风景区、旬河山水、月河风光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建景点开发—宣传推介—旅游商品开发—休闲观光—综合消费;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景区游乐与科考—天然氧吧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产业链,着力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
二、着眼长远目标,加快“三县”建设进程。
打好绿色品牌,建设生态文明大县。强化环境保护,加大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提高“三废”处理率,努力实现“零排放”。认真实施水保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绿色集镇、绿色产业基地等建设,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培育生态理念,通过“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绿色校园、生态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树立全民生态文明道德观念。
做好特色文章,建设旅游休闲名县。抓住省上把镇安旅游产业作为“一县一产业”重点扶持的机遇,依托“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和“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平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开发专项规划,推动旅游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优、档次多样、服务多元”的要求,引导支持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深入挖掘地方民俗和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走好循环之路,建设资源循环强县。优先发展清洁能源,重点抓好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旬河流域梯级开发、北阳山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广沼气、太阳能、生物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努力解决农户的能源需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引进培育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集约式科学开发矿产资源。
三、建立三项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生态优先考评机制。把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标率、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治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等生态环境指标,纳入乡镇、部门、企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
建立政府推动政策机制。从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旅游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科学有效监管机制。全面开展土壤污染、地表水、环境空气、污染源和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强化监测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环境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评估能力。
(作者系镇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