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小小虎头靴背后有故事——高陵扎花亟待培养传承艺人(2)

2012-9-24 12:31:00  来源:西安晚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宫廷传承人:祖辈是清宫绣娘领班

  “我从十来岁开始跟母亲学刺绣,母亲是向她姑姑学来的。我母亲的姑姑原是清宫里的绣娘领班,是给皇子皇孙和后宫娘娘做绣品的,给慈禧太后也做过帽子。”宫廷传承人刘淑贤继承的是正统宫廷绣法。

  现在西安看孙子的刘淑贤插空还做一些扎花作品,她的作品和获奖证书摆了一床。据刘淑贤介绍,姑奶奶当年是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跟着慈禧逃难来到陕西,慈禧念其年迈,让她回老家颐养天年,老人后来定居在高陵。由于没有子女,就把所有手艺都教给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刘淑贤的母亲。

  “我母亲绣的好,高陵县长小时候都穿过我母亲做的虎头鞋。她扎花水平出众,只要县里有结婚、生小孩的都让我母亲扎几件东西。”刘淑贤自从跟母亲学习扎花以来,就特别喜欢做花活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刘淑贤就带着自己的作品去临潼售卖,当时买的最多的是外国人。“他们特别喜欢这个,有的人一下就买好几件。”刘淑贤说。

  刘淑贤拿出一只牛头鞋,指着鞋面上一条大概20厘米长的线说:“你看着这就是一条黑边,但这得用锁绣的技巧,一点一点密密地套着绣,仅这条线就要绣两三个小时。”这双鞋除了鞋面上有牛头图案,后跟,甚至鞋底子上都有复杂的花样。既然是宫廷派,用料、用工都不计成本。由于工艺繁复、图样讲究、手法复杂,即使像刘淑贤这样扎了一辈子的宫廷派传人,扎一双小孩穿的生肖鞋也得大半个月,而一整套十二双全部都做最少要一年。

  “虽然扎花费眼睛,但我坚持所有的东西都是手工做,一针都不能乱。”为了保持传统的扎花手艺,刘淑贤掌握了包括单锁、双锁、套针绣、平绣等十几种针法,对于各种图样也是烂熟于心。仅仅是肚兜上一朵硬币大小的莲花,就要变换四五种针法。

  刘淑贤做的虎头鞋很有名,她会细心提醒每个要买虎头鞋的人:“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双鞋最有讲究,男孩子要穿红色的虎头鞋,寓意此后的人生都红红火火,女娃娃第一双鞋应该是黑色的虎头鞋,这样以后这女孩子会端庄贤淑。”

  民间传承人:扎花图样儿都有讲究

  许芳贤是高陵扎花民间流派的传承人,她的母亲马彩云当年也是传承人,花活儿做得特别好。许芳贤从小就对扎花产生浓厚兴趣,13岁时就已能做的很像样了。

  老人戴着老花镜一边扎虎头靴子,一边回忆自己年轻时学扎花的日子。“我扎的第一件花活儿是给我妈做了个信插,家人看了以后都觉得好,第二件花活儿就开始给亲戚家出嫁的姐妹做嫁妆了。当年的嫁妆对扎花的要求很高,种类也多,可现在很多都不做了。”老人摇着头说。

  许芳贤说民间流派的扎花和宫廷流派不同,在选料上较随意,缎子、平布都可以,绣线大多采用棉线,花样的色泽搭配较艳,花形随意,神似就行了。但在花形图案使用上却有讲究,如鱼戏莲只能在枕顶等新婚嫁妆和内衣上用。葡萄在已婚妇女生活范围内用,男子服饰上则扎制兰花、菊花,也可用虎。民间扎花品种上以虎头鞋最具特色,裹肚、信插、百花帐、枕顶等都是扎花常出现的地方。

  高陵扎花无论是宫廷派还是民间派至今仍保持着纯手工扎制的做法,但手工扎花很费工。许芳贤的很多作品都陈列在自家的一个柜子里,有人要看时她会全部拿出来展示,看过的人都很喜欢,希望能买一两件收藏,但老人坚决不肯卖。她说:“我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扎花太费事,很多精细的花样再也扎不出来了,我留着这些东西给来的人看看,要让他们知道高陵扎花有多少传统花样。”

  想买的人多了,72岁的老伴商民权干脆在柜子上贴了一张“只展不卖”的字条,就连记者想买两件的要求,老人也直接拒绝了。她说:“我卖给你了,以后来的人就看不到了,我没有花样给他们看,扎花怎么传承呢?”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扎花,日复一日,高陵地界上的扎花队伍在逐渐缩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懂扎花了,扎花的图样儿都是很有讲究的。”许芳贤拿出一个“五毒”裹肚给记者展示,“这叫艾虎五毒,裹肚上绣的是老虎、艾叶、蜈蚣、青蛙、蝎子、壁虎、蛇。这是专门给小娃娃在端午时穿的,辟邪用。”说起不同的花样纹路,老人如数家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