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博物馆藏品数据化使在线展览能大量推出为老百姓提供文物大餐

2012-9-13 15:59: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从“清家底”开始
    博物馆起源于17世纪末期,最早只是作为贵族或富人财富的工具,后来为回馈社会、教育大众,而将这些丰富的收藏公开出来。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展示、收藏、教育和研究等职能并无太大的改变,但在资讯科技对于人类生活影响日益深远的今天,博物馆的发展必定也会受到全面的震撼:如何运用资讯科技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如何借由资讯科技与大众产生更多良性互动?资讯科技对博物馆的发展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于是,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
    “博物馆上网”堪称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逐浪中,陕西历史博物馆不甘落后,紧锣密鼓之后,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如今,中国的主要博物馆和省级以上博物馆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网站,许多有特点的中小博物馆也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网站建设成为目前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内容为王”的信息时代,真正符合公众需求的资源内容是赢得公众支持的关键,因此内容开发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重点。早在10年前,陕西省文物数据中心副主任邵小龙就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在经过了上网的浪潮之后,藏品的数字化将成为下一个热点。
    在随后的几年里,包括陕西在内的一些国内博物馆开始摸索着开发文物藏品数据库管理软件,纷纷“试水”藏品数字化。
    “那段时间,我们也在做着这方面的探索,但陈旧落后的设备急需更换。”其时,资金短缺困扰着邵小龙和他的团队,数字化建设一时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一切又是那么的机缘巧合。2001年9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开始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这是中央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首次进行全国性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这也标志着藏品管理软件开发各自为政的时代走向结束。
    “项目自2001年启动,经历了在山西、甘肃、河南和辽宁等省份开始试点,2005年在湖南、湖北试点推广。陕西、四川、浙江、云南是第二批试点省份。”邵小龙说,按照陕西省数据库领导小组的要求,此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各文物收藏单位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定级;第二阶段,开展文物文本信息及图像信息的采集工作;第三阶段是对采集到的文本和图像信息进行汇总,录入全省文物数据库。
    经过文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2008年我省完成了109716件组等级文物、40万件组一般文物的信息录入、数据采集合成,并将数据报送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要为老百姓提供文物大餐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浮出水面也就顺理成章了。特别是“文物调查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0多万件文物的数据,如何应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对国内数字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之后,邵小龙发现,全国有近200家博物馆建立了互联网站,几十家博物馆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并使用了各种版本的藏品信息管理软件、图书资料管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故宫、首博、上博、南博、金沙、敦煌等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馆内进行辅助展示,并开展了三维数据采集和利用;一批深入解读遗产价值的数字文化产品如《故宫》、《圆明园》等广泛传播,并取得良好效益。但实际上,除了少数几个可称为“开花结果”外,不少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依然处于“播种”阶段,与国外完善的数字化模式相比,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进程显然让人“等到花儿也谢了”。
    传统博物馆采用各自为政的“土围子”运作模式,而虚拟数字博物馆采用网络合作研究模式,共享资源,有效地打破隔膜,令博物馆从业人员得以通过在线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通过技术研发,实现博物馆藏品的数据化,使在线展览能够大量推出,既拓展了知识输送渠道,又丰富了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民众只需点击网络链接,即可观摩任何一个博物馆,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在邵小龙团队的推动下,我国首座综合性数字博物馆——陕西数字博物馆开始启动建设。
    “把博物馆虚拟展示、临时展览延伸、外展拓展和主题展览以及语音展览为特色,体现陕西文物数据应用为主导,打造陕西文物文化大发展航母,为老百姓提供文物大餐为己任,建设好全国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201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视察了陕西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情况时表示,近百年来,国际社会已逐步普遍关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文物的收藏展示。21世纪的竞争重心不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因此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也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表现。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