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周至猕猴桃又一次迎来“盛嫁期”。
近一段时间以来,县果业局、果业协会,以及各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都异常忙碌:贮藏技术培训、选样测产、产销形势分析、市场推介等活动接连不断。“全县今年猕猴桃大宗品种长势喜人,产量增加,预计总产可达到33.12万吨。目前,往年老客户订单早都来了,新客户也增加了不少,销售不成问题,倒是有些担心出现市场抢购。”面对又一年的丰产丰收,周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果业局“专家”局长李玲玲既欣喜又有些许担忧。
何以如此?记者一探究竟。
周至猕猴桃“不愁卖”的背后
在楼观镇周一村,记者见到了年过七旬的猕猴桃“土专家”赵志修老汉。老赵家的4亩多果园,连续好几年收入都超过10万元。“如今儿女们都不出外打工了,跟着我作务猕猴桃。”老赵说,按照科学的、规范的技术生产,果子年年不愁卖,丰产又丰收。今年,村里的果子全都被华润万家早早订购了,大家只等着摘果子、数票子哩!
据了解,周至县是全国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的最大基地区,在猕猴桃种植效益连年攀升和陕西省新栽园补贴优惠政策的拉动下,周至县猕猴桃规模每年以3-4万亩数量迅速扩张,目前,已达到37.1万亩,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然而,一个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周至当地,猕猴桃果树“溃疡病”、果实“膨大剂”,以及“早采早卖、生果入市”和“不良保鲜剂”等被种植户戏称为猕猴桃产业发展三大“癌症”,后二者的短期市场行为,如“魔咒”一般严重影响了周至猕猴桃品质。“不耐储”、“变味了”等市场反应导致周至猕猴桃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当产业发展的不良苗头出现后,周至县当即打响了“品质保卫战”,全力追剿“膨大剂”,杜绝使用“不良保鲜剂”,规范生产各环节,坚持推行科学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和贮藏保鲜技术,严禁“早采早卖、生果入市”行为。
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种植户的分散经营上,缺乏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有效的市场引导。为此,周至县提出“打造精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建设了4个省级生态果园示范村、6个新品种高标准千亩示范园板块和一个万亩有机猕猴桃示范园,总结并推广“单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四大技术及“人工授粉、高接换头、果实套袋、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16项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普通农户“看得见,摸得着,有利益”的思维方式实现规范引导。
在周至县北部渭河沿岸的富仁镇,猕猴桃种植算是较晚的,也不属于周至猕猴桃产业优生区,但从“倒排”的视角出发,果农冯喜民告诉记者说:“我们富仁的猕猴桃往往是订货最晚、价格最低的,但今年的桃目前都被客商订购了,价格还比去年涨了三四成呢,其他乡镇的,不用说就更好了。”看来,破解了产业发展“魔咒”的周至猕猴桃,的确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