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执教。期间,亲自编写《水工学》《水工实验》等水利、数学教材,系统介绍阐述了西方水利科技的最新成果,填补了中文教材的空白,尤其是他创造性地确定了一大批如“水利”、“水利工程”、“防洪”等水利专业术语,奠定了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基础。
“他最得意的作品是泾惠渠”
李仪祉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
1922年~1938年,李仪祉断断续续担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1932年,他主持建成泾惠渠,这是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成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开创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先河。随后,又相继规划兴建了“关中八惠”其他七渠(洛、渭、梅、黑、涝、沣、泔),以及陕南的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陕北的织女渠、定惠渠,成为我国当时现代化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楷模。至解放前夕,陕西省灌溉面积达336万亩。他主张治理黄河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把我国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更为陕西现代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祖父被百姓们誉为‘活龙王’。在祖父的遗嘱中,只字不提个人和家人,他一直惦记着泾惠渠。解放前,祖父每月工资不到四百大洋,有一半都捐助到建渠里边,他最得意的作品是泾惠渠。” 李晑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