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即将落幕,这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是一次文化盛宴。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谱写出了许多动人的友谊之歌。昨天,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大英博物馆,将两位西安艺术家的作品赠送给了这一世界闻名的艺术圣殿。手捧气韵生动的书法和精美的工艺筷,大英博物馆外事接待主管克莱尔女士高兴地说:“谢谢西安艺术家对大英博物馆的信任,他们的作品很精美,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或许在适当的机会,我们会做专门的展示。”
这次本报记者转赠的是西安书法家马西平和晨曦的作品。马西平创作的是一幅“世界名城,友谊之华”的书法作品,这八个大字顿挫有致,浑厚典雅,气韵生动。马西平通过越洋电话告诉记者,他写这幅字就是为了让晚报记者把西安人民的友谊带到伦敦。“因为西安和伦敦都是世界文化版图上重要的历史名城,这两座城市能够集中代表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本报记者转赠给大英博物馆的另一件作品是西安民间艺术家晨曦精心创作的工艺筷子。喜庆吉祥的红色锦盒里面,是三双适合外国朋友使用的连体筷,筷子是仿象牙材质的,通体洁白,筷身上还刻有他自己撰写的陕西特色的诗词。锦盒一侧写着“民以食为天,食是筷为先”。说到自己的礼物,晨曦曾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我的礼物可是获过国家专利的,这份礼物最具有地域特色,充分地体现了咱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我相信英国朋友一定会很喜欢。”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克莱尔女士表示,她早就知道西安和伦敦一样,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西安的兵马俑世界闻名,但她还无缘得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找机会去西安看看,不过在去之前,我可要好好学习使用筷子。”克莱尔女士笑着说。
这次将西安艺术家的作品赠送大英博物馆是本报精心策划的一次活动。在记者奔赴伦敦之前曾向广大读者征集过礼物,几天时间之内,就收到了十多件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经过本报专家的认真筛选,我们选取了书法和筷子。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绝佳载体,筷子则贴近百姓生活。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用文字,用餐具吃饭。因此,我们挑选了这两件朴实无华却又含义丰富的作品。而这两件作品也立刻受到了热烈追捧。大英博物馆昨天特意举行了一次小型赠送仪式,在赠送活动进行时,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纷纷过来拍照,有的还兴奋地与书法合影。特别是那些没见过中国书法的外国朋友,对这种纸墨结合的文化非常感兴趣。不经意间,本报记者也算在大英博物馆召开了一次西安文化推介会,相信这份来自西安的友谊也会长久被世界各地的游客所珍藏。
本报伦敦电 特派记者 孙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