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公共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定位中,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景区发展在综合社会效益上的巨大作用,将景区门票补贴与对教育、科技、卫生、医疗、扶贫等众多公益事业的投入提到同一高度,担负起让多数国民能够进入景区旅游的责任,深度权衡国、地财政关系与综合社会效益之间的轻重缓急。
地方政府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
相对于13亿多人口基数中蕴藏的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中国旅游业的供给目前仍然严重不足,但这一供给不足并不体现在景区数量的缺乏上,而是体现为旅游产业链条的缺失。地方政府作为景区所在地利益的代表,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游客情景体验,深入带动发展旅游要素和关联产业,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从旅游经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把通过景区门票及其涨价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
景区须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
景区要尽可能避免各种操作失当,杜绝有损企业长远利益的门票涨价现象,避免门票泡沫;避免短视经营;避免盲目跟风;避免舆论危机。
媒体要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是媒体的时代。媒体要肩负起作为社会进步先锋的使命,真正承担社会责任,避免“爆料”式、“煽情”式的片面宣传和错误影响,科学引导公众,正确对待景区门票涨价问题。
公众完全可以用脚投票
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旅游买方市场、出游随意性强、景区同质化严重的发展阶段,游客有权并完全能够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在总体供给充足的众多景区中进行理性选择,对于不赞成的景区涨价现象,避免无效的一味指责,而能通过客源分流的方式,对其进行否定和纠正,迫使景区改变门票价格只涨不落的不正常惯例,主动影响景区门票价格的动态变化。文/刘思敏
西湖免费模式的误读与实质
杭州西湖景区免费开放,这些年来成为社会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只要涉及景区门票问题就必然被提及,但实际上业内外对西湖免费模式的实质却存在严重的误读。
西湖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也是目前公认唯一不收门票的世界遗产景区。然而,对西湖免费,起码有三个方面的误读:其一,岳王坟、灵隐寺、虎跑寺都在西湖边上,至今不免门票;其二,西湖本来就是与杭州城区融为一体的开放式景区,没有围墙;其三,西湖景区免收门票,实际是西湖周边的柳岸闻莺、花港观鱼等城市公园免收门票,作为游客,如果去了花港观鱼、柳岸闻莺,可能感觉更好,但不去这些城市公园,围着西湖走一圈,景区的核心价值也完全可以体验到。
当然,西湖免费开放的成功模式,为国内其他景区的免费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西湖景区免费模式的成功引发了国内许多博物馆、旅游景区借鉴效仿的热潮。在诸多因素和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西湖免费开放的具体经验和示范效应,可以帮助其他景区在免费开放中少走弯路,可以为那些已经在免费中或即将免费的景区所在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但需要指出的是,每处景区都有各自特点和地区实际,在借鉴西湖景区免费模式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避免机械复制行事。 实际上,一些社区型的旅游景区,如上海七宝古镇、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依据其旅游产品的形态和特点,都是不适合统一收取门票的,周庄、南浔、乌镇等从长远来说,为了保持强大生命力,迟早也不得不放弃门票。厦门鼓浪屿目前各景点门票分开销售,有关方面正酝酿未来门票统一,考虑将鼓浪屿门票与厦鼓轮渡票捆绑,采取网上售票与现场售票的形式,控制游客上岛人数。这对于鼓浪屿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大倒退,忽略了其作为一个大型居住型社区的特性。厦门在经济实力上,差不多可以与杭州同属一个阵营,强制性统一收取门票不仅对旅游产业发展不利,同时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实际上是限制了当地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