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钻探找到证据
“中国墓葬形制有一定规律,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特点。”岳起说,过去人们说周陵不是西周王陵,但拿不出证据。咸阳市考古研究所2001年通过钻探,探明了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周共王陵墓道的数量和形制。初步判断其为战国时期。2003年,咸阳市修建通往机场的迎宾大道时,在周陵西边发现了一道南北向壕沟。他们发掘后认为这可能属于周陵的西围沟。2004年,他们通过钻探发现周文王和武王陵有一个统一的长方形围沟,在周共王陵也发现了围沟。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王陵的一个典型特征和流行做法。在周共王陵周围还发现瓦片多以饰细绳纹的秦瓦为主。最近几年咸阳市考古所和省考古院两家在周陵围沟内钻探出200多个小的陪葬墓,钻孔里带出一个铜镦,即兵器柄套,是错银的。错银工艺流行于战国晚期。
“周陵完全可以确定是战国秦陵,但至于是谁的陵,说法不一,都是推论。”岳起认为,传说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是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永陵,而传说的周共王陵,为秦惠文王及其夫人的公陵。
后代会否为前代陵封土
西周时期中原地区“不封不树”,那么后代会否为了祭祀西周帝王按自己的爱好补上封土?
“周陵的封土不可能是后代加的,做那么大封土,劳民伤财,不会有人去做。”王学理说,考古已发现战国时东西,而战国时期这里归秦领地,就是秦都咸阳最早规划的陵墓区。古代都城附近都有墓地,陵墓区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建总体规划之中,死人安葬不能乱埋。秦咸阳城最早在渭河北边,以渭城区窑店街道为中心,陵墓区就规划到西北的毕陌了。到秦昭王以后,随着秦国国家强盛,咸阳城扩大,政治中心从渭河北边转移到南边,才把最早的陵墓区放弃,迁到现在的临潼区一带。
为何会把帝陵张冠李戴
为什么会把秦陵误认为是周陵?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王学理说,一是人名、地名相近,容易混淆。周、秦都有文、武王,同时历史上说周武王葬于毕,而长安有毕原,咸阳有毕陌,也容易混淆。二是魏时,咸阳既有周文王祠,又有秦惠文王陵,容易将二者合一。三是感情因素。秦始皇执政固然有建树,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对秦的暴政有看法。现在一般说周文王、周武王是仁义之师,文治武功,执政也是关心民生,热爱百姓,所以受到百姓爱戴。老百姓对周文、武王的仁政很羡慕,希望实行仁政的王者出现。
王学理讲的道理很容易想通,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简称,很容易把秦惠文王陵、秦悼武王陵简称为文王陵、武王陵,久而久之就分不清是哪个文、武王陵了,加之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有周文、武王陵等等原因,难免错当声名巨大的周文王、周武王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