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兴隆街道北张村南戏楼
长安区滦镇街道内苑村古戏楼
陕西师范大学学者焦文彬曾著有《长安戏曲》专著,对陕西戏楼有深入的研究。据他考证,陕西最早的音乐歌舞与百戏演出是在平面的广场上或室内,到了秦汉,才有了戏台,像汉长安城的平乐观。汉以后许多庙宇都修戏台,戏曲演出由原先的单纯娱人转向既娱人又娱神的阶段。唐代曾出现了慈恩寺、荐福寺、青龙寺戏场。宋元以后的戏台至今在陕西尚存有百余座。明清两代的戏楼就更遍及三秦大地了。陕西众多的古戏楼,多为秦腔演出活动的重要场所。
戏楼的建筑与发展,也见证着秦腔戏曲发展的坎坷历程。戏楼的普及和繁荣也伴随着陕西地方戏的繁荣和发展。从元明时期开始,秦腔随着工商业与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拥入城市,除利用原寺庙戏楼剧场外,新增设了许多戏棚,这些比较简易的演出场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比较固定的戏园子、剧场或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