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桂林2月16日电(记者王勉、张捷、管浩)黑导游、黑车、天价菜单……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然而乱象丛生的旅游市场让不少百姓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桂林可谓我国旅游的“晴雨表”“风向标”。随着天气转暖,百姓出游意愿将呈上升态势。就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乱象以及如何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新华社记者日前在桂林采访了旅游局官员、旅游学者和资深旅游从业者。
旅游乱象让游客直呼“坑爹”
春节期间,三亚“宰客门”让有的游客在阳光沙滩中度过了一个心寒的假期。无独有偶,少林寺景区摘牌风波、厦门天价餐费、丽江“艳遇女”等事件接踵而来,部分旅游景点“乱”字当头。业内人士表示,旅游市场乱象目前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旅游路线变更随意,“加点”“进店”“加减行程”“甩团扣人”现象普遍。12日,在桂林象鼻山前,游客何名扬谈起曾经的旅游经历,感慨万千。他说,自己不止一次碰到导游误导、胁迫参加自费活动,随意更改压缩行程,在景点“被”购物等情况。“本来是来旅游的,结果在景点走马观花,但是商店却一个不落,有时旅游的一半时间花在购物上。”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黄松说,在旅游路线中加减景点和进店消费一直以来为游客所诟病。“旅行社压低价位,以低于成本价招揽游客,然后欺骗或强迫游客购物,获取高额回扣。”
——服务质量缩水严重。加价、“山寨”、绕路、强迫和忽悠大行其道。一些游客表示,不少景点及周边服务行业存在价高质次现象。“景点里东西贵,有时还买到‘山寨’货,你讲了价就必须得买。”游客欧晓莉说,自己曾在一景点花两倍价钱买到包装酷似“德芙”的“迪芙”巧克力。有游客还反映,一些旅行社把“星级酒店”写成“准星级酒店”,模糊住宿标准;的士司机绕远路行驶就更普遍了。
旅游乱象缘何频现
针对频频出现的旅游乱象,旅游部门并非毫无作为。但为何种种乱象屡禁不绝?
已从事旅游行业15年的翁昕表示,目前导游很多是没有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带团也无法从旅行社那里拿到钱,有时甚至还要交“人头费”。“在这样的环境下,导游的压力大,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
据了解,目前旅游市场上“零团费”“负团费”仍然泛滥,而导游、景区、购物、餐饮等形成的利益链条已是旧闻。翁昕说,对商家来说,付出一些回扣可以换回源源不断的客源,因为价格是不透明的,回扣大部分由游客买单。“这不是亏本买卖,反而给商家带来更多销售机会。”
“导游工资待遇属于体制上的原因。”黄松认为,另一方面,不少旅游城市过度依赖当地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放弃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机会。“很多人包括一些相关单位,都希望通过旅游赚钱,进而容易出现一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情况。近期出现的导游、的士司机、餐馆宰客,包括一些地方旅游管理单位间利益纷争等问题都与此有关。”黄松说。
法律法规滞后是造成旅游乱象的重要原因。桂林市旅游局副局长陈运春说,旅游业仍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旅游法来对旅游行业进行有力约束和管理。不少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从以旅行社组团为主转为以散客自驾、自由行为主,旅行社的生存成为很大的问题。同时,旅游业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钻了没有相关法律约束的空子,损害了我国旅游整体形象。”
引发旅游市场乱象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滞后,执法部门各自为政。翁昕说,目前旅游市场权威、可靠的信息公布渠道缺乏,使得各种虚假信息在旅游市场上横行,最终损害游客权益。“旅游管理牵涉部门多、人员广,这使得管理上难以形成合力。”陈运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