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新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窗花对联,把古老的村落打扮得流光溢彩。院子里红灯高挂与爆竹齐鸣把叫做“年”的魔兽驱赶;窑洞内油灯通宵长明防止黑身白手妖魔“祟”对小孩的侵害。
元宵节是以灯俗文化为主题的节日,通过观灯、赏灯、转灯祈求天官赐福,其宏大气派的规模,光与彩结合的美妙和广泛的参与性、极強的娱乐性,使元宵节成为灯彩制作的创意、技艺、工艺比赛的大舞台。
沿黄河一带逢七月七有放河灯的风俗,放河灯的风俗功用为,一是敬河神,祈求风调雨顺而避免水患成灾;二是将疾病瘟疫送走,让其随波流而消失。近年兴起放孔明灯,其实这是在本土曾有的一种灯俗叫放天灯,其寓意是许下的美好心愿让神灵保佑在新的一年里实现。
在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灯俗文化保留得十分完整,并成为年节时令诸多民俗活动中最耀眼夺目的标识。
婚丧 嫁娶 端灯求子
生活浸透着灯文化
陕北的婚嫁习俗是一部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以生殖生育为要旨的喜剧,灯俗文化是其中精彩的一曲。出嫁时娘家要给女儿陪嫁一台红灯树,并由舅家人赶新人入帐房前点着置于帐房窑的灶君神祗前,通宵达旦一直燃至第二天。男方娶亲时要带一只贴红双喜的灯油瓶,内放半瓶灯油,女方家要将油瓶添满,叫做添灯。陪嫁灯树和添灯仪式都取“灯”“丁”谐音,祝愿新人婚后“纳吉添丁”“人丁兴旺”。这种仪式为无意识的祈子仪式。
还有一些灯俗是有意识的祈子仪式。寺院每年遇会日会在佛祖菩萨前点燃许多小瓷油灯,久婚不育或有女无男的妇女跪在佛祖菩萨前上香、焚表、布施,许下祈子的心愿后端一盏灯,一路小心护着灯不能熄灭,回家将灯放在灶君神祗前,来年生子,要到寺院还灯。这种端灯风俗是灯俗文化与佛教相融产生的祈子仪式。
在丧葬礼仪中有撒路灯的风俗。撒路灯就是为了将通向极乐世界的漫漫苦旅照亮,让逝者顺利步入天堂。微弱的灯火将忠孝文化传播。
历史车轮行进至当下,电流代替了麻油,传统灯具被琳琅满目的高科技灯具挤兑进了历史博物馆,灯俗文化没有因为传统的载体消失而消亡,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至今在百姓的精神园地里茂密生长。通过对各种形态灯俗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不只是对传统文化古老习俗的认同和重温,而是通过灯俗对生命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根脉去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娱神娱人自娱的独具地域风情特色的灯俗形态中达到天地人、家族邻里、社会各方的和谐,使亲情、友情、乡情、民情更加凝聚和升华;在熠熠生辉的灯火传承中使中华文脉愈加根深蒂固、根深叶茂,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