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关中人也称“过十五”。这天,天上明月高挂,地上灯火通明,人们特别喜欢这“一轮明月打头圆”的元宵之夜。自古金吾不禁,踏月观灯,正是最好的游兴时节。元宵节,在我国可算是一个独具风采的传统节日,也留下了许多饶有风趣的节日风俗。
道教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分属天、地、水三官的诞辰。上元节,盛行观灯,所以也称“灯节”。上元燃灯的记载很早,远在汉代,汉武帝就在这天晚上燃灯,以纪念太乙神(北极星君)。据《僧史》记载,“腊月赏灯”的习俗是汉明帝从西域引进的。西域腊月晦日,称为大神变,该日烧灯表佛。此俗引进中国后逐步发展为“灯节”。唐代把赏灯的时间,正式定为正月十五。据史书记载,睿宗先天二年(711)正月十五日夜里,于安福门外,做了一个20 丈高的灯轮,用锦绣加以妆饰,挂上50000盏花灯,就像一株巨大的灯树。成千的宫女和长安少妇,在灯树下唱歌跳舞。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元宵赏灯的规模更大,规定元宵前后三夜(正月十四日至正月十六日),金吾驰禁,开市赏灯永为常式。宋代继承唐代习俗,乾德五年(967)太祖颁布诏令,把元宵赏灯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明太祖建都南京,为了招徕天下客商,于元宵节放灯十天,便于客商来往。清太宗时,仍然规定元宵五夜“自十五至十七均为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开市赏灯。到了近代,元宵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不仅举办大型灯展,还有放焰火、耍社火、敲锣鼓、放鞭炮等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