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口碑莫忽视
延安市自2006年起实施"红色旅游兴业"战略,把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开展旅游规划和项目建设,树立"民族圣地·红色延安"城市旅游形象。
截至2010年底,延安旅游企业由2004年的70多家发展到24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由2004年的不足5万人增加到10万人以上。对外开放营运的旅游景区由2004年的22处增加到35处,其中红色旅游景区24处。相关的餐饮、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也有明显提升。
经历了数量快速增长后,延安旅游面临必须快速进行"质变"的挑战。从记者调研的情况看,赴延旅游呈现"三多三少"状况,即党政培训多、团队游客多、中老年人多,自由行少、年轻人少、海外游客少。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分析,到延安旅游的多是有红色情结,对革命圣地及伟人生平带有特殊感情的中老年游客,以35岁至60岁居多。
对延安旅游评价较低的多为散客和年轻游客。由于党政培训及团队游客食宿安排有序,出行有统一车辆,游览路线多以"从景点到景点"的方式呈现,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这部分游客对延安的印象较好。而散客的食宿、出行、游览、购物均自发而为,属于不局限于旅游景点本身的"深度游"。自由行散客往往会在网上撰写游记、攻略、发博客、微博等,这一群体对延安旅游形象的"口碑传播"影响力不能小觑。
在延安,由于利润空间有限,旅行社基本不接待散客。延安市旅游局局长赵熙盛说,目前延安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自驾游、散客游增多的市场需求,亟需加快转型,完善功能,改进管理,不断提升。
"皇帝女儿不愁嫁"?
有游客反映,延安旅游存在陈设雷同、布展单一等问题。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大多是在窑洞内陈列几件伟人用过的家具及生活用品,配以图片文字资料,让游客多有"似曾相识"之感。
一位北京游客说,他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延安,但游览后却发现除了对脑海里的历史知识得到"实物印证"外,收获不大。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留下的精神财富非常丰富,远非几孔窑洞、几件家具所能承载,而延安旅游在红色精神的传承力、持久力上有所欠缺。
赵熙盛认为,延安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大多是将与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的纪念物进行简单陈设,在展示方式上以静态为主,表现手段上仍以简单的图片、文字说明为主,呆板枯燥,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
同时,延安旅游市场缺乏统一规划,景区间"各自为政",缺乏其它市政部门的有力配合。延安没有开通旅游专线,景点散落在城市普通公交线路中,游客寻找起来有难度。
河南安阳游客张荣花说,本想到延安看一看原生态的革命圣地景象,却发现许多景点周围布着高楼和商铺,商业气息太浓,与景点自身庄严神圣的氛围不协调。记者在部分景区看到,旧址紧邻着居民院落,少数建筑乱搭乱建,给景区整体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专家建议,延安旅游应改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树立"大旅游"观念,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实现旅游资源有效整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做到信息传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人性化,才能真正提高散客旅游满意度。出租车司机友好、当地居民善待游客等,会让游客舒心。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