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假画也有独特的价值
那是不是只要是假画就没有价值呢?“这也不尽然,众所周知,张大千就是一个制假的高手。他做的著名画家石涛的赝品,甚至将名家陈半丁都骗了。”在著名画家张小琴看来,虽然绝大部分假画都是没有价值的,但名家仿名家的“精品赝作”的收藏价值一点不逊于真品。
当代鉴赏家兼大画家的黄永玉曾写过《鬼手何海霞》一文。之所以称何为“鬼手”,指的就是何海霞仿老师张大千之画,达到乱真的程度,使黄永玉再不敢轻易从市场上买张大千的画。
“何止何海霞,清初王石谷仿元代高明的画、明人周臣为唐寅代笔……这些赝品,现在也都在艺术史留名了。”张小琴表示,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成熟,以及老百姓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现代画家已经很忌讳为别人代笔,名家仿名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目前,市场上进行临摹的专业化、集团化的作伪以及绝大部分假借收藏家、画家的名声,“利益第一”的赝品,不但毫无价值,而且只能扰乱文玩市场,贻害社会。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也有不少收藏家有针对性地收藏一些假画。因为在做假画的画家中,个别画家具备潜力,但由于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出头。“我买他们的假画,更多时候是在赌他们的未来。赌输了,反正损失也很小,赌赢了,就赚大了。”收藏家廖其珍说道。本报记者 吴成贵
假画变真三大“新法宝”
一、编个故事“挑逗”你收藏家赵波透露,只要是假画,就必定有一个合理的外流接口,一个或者多个以假乱真的故事,很多人都因此心动不已。其中,假画贩子最常用的是“官员效应”和“名人效应”。比如,某某大官因为贪污被捕,其情妇拿出受赠的名画低价出手;某某“阔少”,因为赌钱输了,偷家里收藏出来还钱;这是某位名人直接去该画家家里,现场看其画的……
赵波支招:最直接的破解招数就是,找到画家本人,进行鉴定。如果画家已经不在世,寻找权威学术机构、专家鉴定。二、画册为证并不“正”
在新型作伪手段中,普通人最容易上当的就是 “画册为证”。因为发表过的作品价格远高于未发表的。视觉评论家巩志明透露,“画册”作伪,有整本画册都是假的的情况,也有在真的画册中,夹入某一页作假,让人无法分辨。
巩志明支招:任何一本正规出版物,尤其是重要的美术著作,一定可以在国家公开的相关出版资料库,以及相关出版社的资料库,甚至图书馆、美术院校资料室查到。三、签字、题跋、照片
为了让假画变真画,很多制假者会通过欺骗或者金钱的手段,让一些名家、鉴赏家在作品上签字、题跋。至于画家和作品的合照,更是一大重要手段。
画家、收藏家陈斌支招:始终不要轻易相信签字、题跋和照片。最直接的手段是从画家手里收藏。一旦从中间人手里收,也要充分了解画家的防伪方式,几乎每个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手段,比如特型纸的使用,指纹密码编排,印泥成分等等。本报记者 吴成贵
资 料 链 接
“石鲁遗作”风波
2002年,“数百幅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在我国画坛引起轩然大波。
石鲁,“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画风奇特,以“野怪乱黑”著称。“文革”时期,其在遭受残酷迫害,饱受精神折磨的状态下坚持作画,人称“中国梵高”。
讲述这个“传奇”的人叫郭伦信,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乔大庄村农民。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到西安时,遇到了举止异于常人的石鲁,两人很说得来。此后,他每年去西安看望石鲁。“其实他是装疯。每次去他家,他都给我不少画。”
石鲁的家人及朋友均表示不认识郭伦信,但买画的人认为,石鲁家人是因私心不承认郭家的画。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郭伦信之子郭圣生买石鲁画作。2003年年初,郭圣生被人举报,在宁陵县公安局供认制售了石鲁假画。公安机关追查时发现了“石鲁遗作”的一个“重头买家”——— 原郑州市惠济区区委书记冯刘成。2004年12月初,已调任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的冯刘成被河南省纪委“双规”;2005年7月,新华社记者撰文称,河南商丘警方历时3年,成功破获石鲁假画案。但2006年下半年,郭圣生又对人称,其父郭伦信的确藏有石鲁真迹,卖给冯刘成的画作中,有四五十幅是真的。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