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纪念>>正文
|
|
|
2011-6-12 22:14:00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邵雍,范阳(今北京)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终生不仕,以讲学为生,著述颇多。 邵雍年轻时,为丰富学识阅历,曾周游天下。其间,他西入关中,在陕西寓居、游历数年。他游览华山,在《华山》诗中写道:“生平爱山山未足,由此看尽天下山。”咏赞了华山的雄奇和自己的感受。他在漫游商州时,写下了《商山旅中作》、《和商守登楼看雪》、《商山道中作》等诗。诗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即商州的山川形势,如“东西溯洛水,表里看秦山”。在临潼,邵雍游览了骊山,参观了唐华清宫等前朝遗迹,他在《绣岭》一诗中,描绘了清秀多姿的骊山山景,其中有“微微细雨后,杳杳出云端”之句。他还留宿华清宫并沐浴温泉,汨汨的温泉仿佛向他诉说起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的爱情故事。他还观看了秦始皇陵,在《观嬴秦》诗中,追忆了秦灭六国、血染天下的历史。 邵雍还游览了长安。在长安城外道上,他面对前朝故都,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长安道上何沾巾,古时道行今时人。”(《长安道中》)。邵雍还向西游历了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等地。在凤州,他领略了重峦叠嶂、葱翠无际的秦岭风光,“杨柳垂青岸,风动如飞盖”,“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凤州郡楼上书所见》) 张岷,北宋中期文人,生平不详,写有著名的《游玉华山记》。 北宋治平三年(1066)夏,张岷等六人结伴游览玉华山。玉华山位于陕西宜君县(今铜川市玉华乡)西南。这里河流蜿蜒,树木葱郁,群峰叠嶂,景色优美,唐高祖李渊曾在此修避署行宫仁智宫,唐太宗时改为玉华宫,高宗李治时改宫为寺。唐代高僧玄奘曾在此翻译佛经直至圆寂。中唐以后逐渐荒废。 张岷一行在玉华山一边游览,一边凭吊古寺遗迹,“相与坐石阴松,听泉而饮之。已而览故宫而悲衰,问遗事于田老”,流连忘返。张岷对这里的风景名胜备加赞赏,游览结束时,他说:“得一寓目于此足矣”。 张礼,北宋中期文人,浙江人,生卒不详。 张礼曾与楚人陈明微结伴人陕游览,他们专程游访了唐故都长安及城南名胜,张礼写了著名的游记——《游城南记》。 北宋元祐元年(1086)春,张礼与陈明微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城的东南门(即唐城安上门)出发,开始访古览胜。他们先寻访了唐长安城遗迹,游览了荐福寺塔(今小雁塔)、玄都观、大兴善寺等。看到这些著名建筑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他们到慈恩寺,登大雁塔,“观唐人留题”,还发现塔壁上进士题名中的一处错误。在塔上,他们俯视寺南长满野草的荒地,追忆了唐时这里“曲江宫殿,乐游燕喜之地”的盛景,“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出慈恩寺,他们又游览了唐杏园、芙蓉园遗迹,参观了杜祁公(唐代名臣杜佑)家庙。 张礼从唐长安城东南门启夏门遗址向南,参观了唐祭天、百神和灵星诸坛。然后从杜光村向东南,游览了仇家庄。参观了唐代权宦仇士良别墅及其墓。还凭吊了唐代名臣长孙无忌、郭子仪墓。游了章敬寺、论弓仁墓,当晚留宿牛头寺。以后的几天里,张礼等人游览了龙泉塔院,参观了韩愈别墅,拜访了当地的韦氏家族。登神禾原参观了香积寺,范公五居。还游览了华严寺,三门寺,澄襟院,延兴寺。在社曲,他们探访了唐代衣冠聚居之区杜固,参观了兴教寺、牛僧儒故居、三像院。再西上神禾原,游览涂山寺。他们入樊川游览裴度别墅,参观道安洞、太乙观等。返回途中,张礼等人还游历了周穆王陵、唐代的放生池,仓颉造字台,玄都观,唐昌观等。 王履,字安道,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明初著名的医学家、艺术家,也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明洪武(1368~1398)年间,王履专程来陕游览,曾在西安停留了一年左右。其间,他游览了西岳华山。他将游华山的见闻和感受写成《始入华山至西峰记》、《南峰记》、《东峰记》和《玉女峰记》等四篇游记和一百多首诗咏。他在《华山图序》中称:“太华,天下名山之冠也。故古人以得游为快,不得游为恨。余学也恨于昔,而快于今。”这次游览,使他领略了山水画的真缔,为他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活力,他绘了四十余幅华山图。他的华山图奇妙绝伦,充分展示了华山的雄姿,“为时所称”。当时著名文人王世贞等都曾为其画作序。 徐弘祖,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因目睹明后期官场的腐朽黑暗,毅然放弃仕途,寄情于山水,遍游全国名山大川。 明天启三年(1623)二月底,徐霞客结束对嵩山的游览之后,赴陕游览。他行至距潼关百余里时,“即见太华兀出云表”。在潼关,他登高眺望,“黄河从朔漠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锁之”。抵达华山脚下,“忽仰见芙蓉片片”,不仅三峰秀绝,而且其余诸峰皆如斧劈刀削一般,“尽脱山骨”。 三月初一,徐霞客游西岳庙、云台观后由峪口进山,又参观了玉泉院、莎萝宫等景点。然后经青柯坪上山,经过“千尺幢”、“百尺峡”、通过“老君犁沟”,翻过“猢狲岭”,游览了苍龙岭、日月岩、玉女洞等景点,最后登上了东峰之巅。当晚,徐霞客受到李道士接待,留宿东峰之侧的迎阳洞。 次日,徐霞客游览了南峰。他登上南峰绝顶,浏览了“仰天池”、“黑龙潭”等。之后,又登临西峰,观赏西峰诸景后返回东峰,游观了传说中宋太祖与陈抟下棋的棋盘台等。至此,他循原路下山,当晚留宿于山麓的十方庵。 第三、第四天,徐霞客出山峪,经华阴县西门,进入县城西南二十里的泓峪。登泓峪,北望太华“兀立天表”。在此,徐霞客眺望少华山,也称“赛华山”。继续南行,通过华阳川,至华阴与洛南交界处。再经黄螺铺,抵杨氏城(今洛南县石门镇附近)。 第五日,徐霞客经石门镇,渡洛水,行于洛南山谷中。这里“两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人烟稀少,山景颇幽。 第六、七日,徐霞客翻越崇山峻岭到达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这里东接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西通商州,为通衢要道,丹水经此东南流入汉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水旱码头。 第八日,徐霞客登舟顺流而下。大雨后的丹江,“怒溪如奔马”,小舟穿行于山谷之间,“曲折索回”,大有“轰雷入地之险”。 第九日,徐霞客乘小舟通过龙关(今丹凤县南竹林关),水势渐大,船行加快。他站在船头,尽情地欣赏着沿途风光,“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竟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不觉欲仙也”。 第十日,历“百姓滩”等险段,出蜀西楼(今在商南境内)。这里山峡渐开,为秦豫交界处。徐霞客由此进入河南,结束了在陕西的游览活动。 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者。清初,曾参加反清斗争,后隐姓埋名,长期流亡,终生不仕。晚年,漫游、定居于陕西。 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从山西渡黄河入陕,他在潼关写了《潼关》一诗,咏赞潼关雄姿。入关后,顾炎武游览了华山,在《华山》诗中描述了华山的险峻,并在《复巷记》中记述了他登山眺望的感受。之后,顾炎武经华州、渭南到临潼,游览了骊山,写了《骊山》一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进入西安城后,顾炎武游览了各处名胜古迹,《长安》一诗记述了他的观感:“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黄。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闹。”“遗迹俱烟荒,名流亦星散。” 顾炎武还游览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的楼观台,兴平的马嵬坡及乾县的乾陵等。在乾陵,他写了《乾陵》一诗,追忆了武则天当政前后的史实。顾炎武还游览了西安的慈恩寺。看到寺院荒凉的景象,他颇为伤感,不由得赋诗咏道:“荒郊纡策马,猎径傍鞲鹰。士室人称到,衡门客少应。……树落龙池雪,风悬雁塔冰。更期他日会,柱杖许同登。”(《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之后,顾炎武离陕赴晋。 康熙十六年(1677),顾炎武六十五岁,他受家居华阴的著名学者王宏撰之邀来陕,定居于华阴县,长达四年之久。其间,他在华阴、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渭南一带游览,写了《关中杂诗》八首,赞山水风光,咏前代遗迹,抒发自己的情怀,其中有:“幽情使水竹,逸韵老蓬蒿”,“偶至渭水滨,垂钓临洪波”等诗句。 在陕数年间,顾炎武不仅生活上安定,更重要的是领略了三秦的风景名胜,使这位年近古稀的学者深深地爱上这块土地,视关中为第二故乡。 康熙二十年(1681),顾炎武离开陕西,不久病逝。 紫桑,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生平不详。 紫桑曾专程赴陕游历,据其游记记述:他由潼关人陕,在华阴,游西岳庙,读抄庙中碑刻。又登游华山,但因不熟悉路线,误入华山旁的一条山谷“碧云溪”,然而,这里诱人的景色也使他“徘徊不忍离去”。在渭南,他游览了城东园林;在临潼,他登骊山、访古迹,沐浴温泉,在灞桥,他观赏柳丝飞舞之景,抵达西安后,他登大雁塔,观“雁塔题名”;访曲江故地,追忆唐人游乐场面。他还游览了城内外其他名胜古迹。 紫桑还到咸阳参观了咸阳古代帝王陵墓及萧何、卫青、霍去病等名人墓,又寻访了渭河两岸阿房宫遗址及其他古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