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历史的秘团
就在破解地道真相的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刘庆柱教授试着转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把一直困在地下通道的思路转移到了地面上的建筑。在对汉长安城宫殿建筑群的特点做了一番研究之后,却惊人地发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建筑格局。
翻阅史料、勘察文物……在仔细研究过汉长安城地上建筑的模式,并把汉代的宫殿建筑结构与前朝后世的宫殿结构进行认真对比之后,终于,专家发现了西汉王朝不同于历朝历代的一种特别的建筑格局!
历朝历代,君王的宫殿都是一个时期气势最为恢宏、磅礴的建筑。然而,在汉长安城的遗址中,在皇宫,即“未央宫”的东侧,竟然出现了一个建筑规模、样式都不逊于它的太后宫——这就是百姓们耳熟能详的“长乐宫”。更甚者,长乐宫的面积比起未央宫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思想的统领下,是很难想象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呢?
长乐宫位于皇帝所在的未央宫的东侧,所以把未央宫称为西宫,把长乐宫称为东宫。这种皇宫与太后宫并驾齐驱的模式叫做两宫制,汉代与之前朝代皇城建筑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那么,这种反常的建筑模式到底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呢?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朝代之一,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王权与后权的争斗似乎一直都未停止。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手段残忍、野心勃勃的吕后,她辅佐刘邦称帝。刘邦死后,吕后以太后身份掌握实权,大封吕氏家族。此外,就连西汉鼎盛时期的汉武帝,因其要放弃西汉初期的无为政治、崇尚有所作为的主张与窦太后产生了矛盾,所以在他登基初期的几年里,也不得不屈服于窦太后。更何况,西汉还有相当一批短命或生性懦弱的皇帝,于是,后宫的“娘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当朝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这种政治格局称为“二元政治”那么,这种政治局面和后宫中的地道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联系呢?
此时,多年来致力于汉长安城考古一线的刘庆柱教授,在综合了建筑模式、政治特点后等诸多因素后,大胆提出了自己心中孕育已久的观点
按照刘庆柱的说法,在西汉时代,外戚参与政治比较普遍。作为政治,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有它的秘密性,更何况本身就被非议的外戚政治,所以它是根本拿不到桌面上来的。这样一来,皇后或后妃的宫殿里,修建的大量地下通道,主要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在外戚政治的背景之下,后宫中地道的出现,应该是当时那种政治局面既需要它、又不能公开它的结果,从而形成了一种怪胎,一种奇怪的建筑现象。
就在此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也就是说,皇帝是明明知道这些地下通道的存在却又予以默许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庆柱教授在多方研究后认为:批准修建地道就是因为在汉代,皇帝需要外戚,需要这样一股政治势力,作为他进行政治平衡的一支重要抑制力量,甚至有时这支力量对他来说相当重要。而作为地道的用途,举个生动的例子,正是某个妃子的亲戚与皇帝在后宫议事时,躲避突然求见的皇亲国戚等政治敌手时所用的转移、隐蔽的场所。
沉寂了两千多年的西汉后宫下的秘密通道,终于在专家的努力之下,恢复了其作为政治斗争平台的真实面貌。历史,再一次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更是凝固的历史”。它们见证和亲历了种种历史事件。而考古工作者们,正是用他们的辛劳不断揭开尘封的历史,让千百年前的真相再一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