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秦韵黄土地胸腔发出的那一声吼(2)
2011-11-25 23:16: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一朵梅花中的另外两朵——齐爱云和谭建勋,则是带着“梅花奖”的勋章“入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梅花谱系。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两位梅花奖得主的加盟,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梅树”更加枝繁叶茂,也给艺术院团如何吸引和引进人才,指明了道路。
更让人额手相庆的是,2001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一期学员训练班重新开班授课,十年育人终成如今小荷初露的“小梅花”秦腔团,初出茅庐的“娃娃团”取名“小梅花”,其中寓意更是不言自明。而这些绽放枝头的秦腔蓓蕾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以一部青春洋溢的《杨门女将》南北“出征”,不仅征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观众,甚至站在了美国白宫的领奖台上,向世界展示秦腔这一古老剧种的青春力量。
一条路
在中国的戏曲传统世界里,“进京”一直是一个充斥着梦幻色彩的话题。众所周知,京剧之所以能成为今日之国剧,正是源于梨园行流传最广的寻梦故事“徽班进京”,也因此,是否能在首都“唱那么几出”成为梨园子弟特别是南腔北调之地方戏曲“一览众山小”的固定程式。
秦腔与京剧渊源颇深,有历史为证,这也使“秦腔进京”成为必然之势。
清乾隆年间,秦腔艺人魏长生数次带秦腔入京演出,广受欢迎;1958年秦腔再次集结成军进京汇演,唱响京城之后又巡演大江南北十三省;2009年“陕西秦腔文化周”以五台精品剧目亮相北京,书写了最新版本的秦腔进京故事。
熟知秦腔历史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过江”难于“进京”,所谓“过江”即指越过长江以南。如果说集众家之长的京剧与秦腔在艺术上还有些许“北方特质”的共通之处的话,那么高亢激昂的秦腔与江南戏曲的吴侬软语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及似乎难以彼此欣赏的天然沟堑。
时移世易,随着秦腔的不断更新发展,这种障碍也越来越被淡化。2011年11月17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京故事》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标志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掌门人陈彦所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以及《西京故事》组成的《西京三部曲》悉数绽放大上海,也将秦腔的青春形象展示于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世界性的舞台。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秦腔不再两脚黄土,也不再满足于中华版图的南北东西,而是漂洋过海,将铿锵之音唱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本报记者黄小春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