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石榴给人以热情奔放、团结和睦、求实开放的象征,而且西安种植石榴历史悠久且普遍,1986年,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将石榴花定为西安市市花。一年后,枣庄市人大常委会也将石榴花确定为枣庄市市花。
侯乐峰告诉记者,枣庄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不断延伸石榴产业链条,开发石榴盆景、石榴茶、石榴酒、石榴饮料等,同时大力发展石榴园旅游事业。
2001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峄城的石榴园种植面积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峄城人给他们的这个大石榴园起名“冠世榴园”。
相隔10年,西安世园会以西安市花石榴花为会徽、吉祥物,又由于西安古称长安,有长治久安之意,定名“长安花”。 “长安花”来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10年7月4日,由523辆西安私家车组成的车阵拼出了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线形图案,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到现场认证,确认该拼图为世界上最大且参与车辆最多的一幅汽车拼图。
石榴为媒结为友好区
学园艺专业的侯乐峰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峄城区农业局从事园艺工作。那时关于石榴,文献上记载的多为临潼,其他地方都是只言片语。侯乐峰看到峄城的这片石榴资源非常壮观,而且几乎处于野生状态,于是着手研究,陆续在山东省内外果树杂志、新闻媒体上发文章介绍峄城石榴。从那以后,虽然工作发生过多次变化,他都没有放弃对石榴的研究,把周末业余时间都用到这方面。
侯乐峰1981年刚工作就和西安有来往。当时西安植物园研究员张俭给枣庄写信,索取石榴树枝条,领导将此事交给侯乐峰办理。侯乐峰给张俭寄去了十几个品种的石榴树枝条,后来在西安植物园都开花结果了。
侯乐峰告诉记者,在国内,临潼和峄城这两个区,石榴历史悠久,面积比较大,品种比较多,石榴也都果大、外观美、口感好,同时国内研究石榴最早的、颇具成果的也就是临潼和峄城,两个区都有一帮人研究技术、文化,出石榴科技、文化方面的书,也是临潼、峄城最多。两个区所在市的市花也都是石榴花。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两个区的石榴技术人员就有联系,经常互相走动、引种。2005年,经两个区的石榴科研人员牵线搭桥,两个区政府签了建立友好区协议。国内因石榴而建友好区的,这还是首例。
从2005年以来,侯乐峰来过西安4次,都和石榴有关。
“长安花”将永久“落户”石榴博览园
侯乐峰带记者穿过一望无际的冠世榴园,来到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石榴文化博览园。侯乐峰告诉记者,这是全球首家石榴文化博览园,主要目的是弘扬石榴文化,传播石榴科技。该工程由峄城区财政投资3000万,于去年动工,明年可以建成。
“我肯定要把‘长安花’放进中国石榴文化博览园,永久收藏。”侯乐峰说,去年他在网上看到世园会的吉祥物和石榴有关的,就很感兴趣,立即将其图片从网上下载,并想带回实物收藏展示。今年10月10日第二届全国石榴生产与科研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他便利用这个机会到西安世园会买了这个“长安花”。
谈到未来和西安的合作,侯乐峰认为,峄城和临潼的石榴跟南方比,有个两个共同的缺点,粒小、成熟晚。中秋节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但中秋节前我们的适口性差。同时,我国虽然是石榴大国,但不是强国,品种、单产都不如伊朗、阿富汗、美国、突尼斯、以色列、印度。深加工上我国也不如有的国家,人家将花、叶、果皮、籽粒、种子都利用得非常好。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两地科技人员几十年不懈努力,甚至几代人默默无闻奉献。我们在全国石榴研讨会上已形成共识,各地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严潇认为,我市在石榴文化挖掘、石榴种子资源收集保护和整个产业链条的开发上要向枣庄学习。
左图:枣庄市峄城区林业局副局长侯乐峰在石榴王树前展示他从西安带去的“长安花”。
右图:石榴成为枣庄人眼中的一项致富门路。